第128章 扩大市场(1 / 1)
市舶司瘫痪,耽搁了近海贸易,导致商船漂泊在海上,不能入港。需要贸易的货品也无法上船。事态紧急,收到消息后,内阁上报到宫中。当晚传令兵离开京城,自官道分开,奔向各地市舶司。市舶司发出通告,因阻塞陆上和海上交通,没有通行证的商人和货物三天内必须离开市舶司。三天后,进行清场,所有损失自行承担。发放通行证的商人,货物不可影响正常通行,否则损失同样自行承担。市舶司声明远洋贸易完全由朝廷负责,不许寻常商人直接参与,都别抱任何幻想。很快,市舶司下辖的士兵集结在周围扎营。见朝廷动了真格,那些精明的商人岂会吃眼前亏?没拿到通行证的商人和货物陆陆续续离开市舶司,有通行证的货物不敢堵路,实在没地方放,就运到附近的空地暂存。三天内撤离的干干净净。市舶司重回正轨,商船先后入港卸货补给。港口外开始搭建栅栏和出入口,有专人把守,以控制人流量,避免再次出现聚集阻塞。
议政厅。赵盏道:“最近的事情各位都清楚。大宋手工业发达,且还在快速增长。生产出的货品,在国内已不好卖了,利润很低。这么下去,说不定哪天手工业出现崩溃,进而导致商业崩盘,国库税收急剧减少,对大宋经济影响很大。咱们得想个办法了。”岳霖道:“臣不太明白。大宋手工业本就很发达,仍在快速增长,该是一片欣欣向荣,官家为何说可能崩盘?”赵盏道:“物极必反,这是铁律。比如股票,明明没有市场利好消息,却在不断增长,那么谁都知道,将来一定会崩,而且会崩的很惨。哦,这个例子不合适。咱们是实体,你们也听不懂。换一个例子。比如建造高楼,地基只能承受十层高度。因为收入可观,多盖一层就能增加许多利润。现在这栋楼已盖到了二十层,还在继续增高。地基根本承受不起,就很容易出现倒塌了。”岳霖道:“臣差不多听明白了。大宋的手工业是这栋高楼,大宋的市场是地基。只依靠大宋市场无法承受大宋的手工业。可商人为了利润,还在投资扩张,这栋高楼便不断增高。再不想办法,恐怕整栋楼都会坍塌。是不是这个意思?”赵盏道:“副相说的不错。作为大宋的执政者,必须透过繁荣的表面,看到背后的危险。以这栋高楼为例,各位都讲讲,怎么才能防止它倒塌。”留正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让它继续增高,甚至拆除几层,让它更稳当。”赵盏道:“这的确是最简单的办法。”留正道:“不让它继续增高,就是要遏制大宋手工业发展。拆除几层,就是要让手工业衰退。对大宋经济非常不利。这办法最简单,却最是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施行。”赵盏笑道:“枢相已经替咱们把这个想法给否决了。还有别的办法吗?”范成大道:“那就只能加固地基。”赵汝愚道:“地基是大宋的市场,高楼是大宋的手工业。如今大宋的市场无法承受高楼的压力。要加固地基,就要扩充市场,不能只扩充大宋的市场。”范成大道:“海外贸易当然要继续。但海外贸易花费时间长,需要大量商船和船员。只依靠海外贸易远远不够。”赵汝愚道:“所以还是要与金国商谈开放贸易。金国人口众多,贵族生活奢靡,是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如果能与金国开展贸易,就完全可以解决地基的问题。”岳霖道:“之前的贸易商谈不顺利,现在去谈,完颜璟未必答应。”周必大道:“我认为还是去谈谈得好。金国公开道歉后,还赔偿了五千匹战马。金国出尔反尔,是不占理的。这时候再谈,至少金国会有诚意。双方只要有诚意,说不定就能谈得成。”赵汝愚道:“金国连年征战,政局不稳,国库肯定有很大亏空。上次金廷本是赞同,说明他们也希望开放贸易。臣赞同知院的建议,不管谈成不谈成,试试总不会错。”赵盏道:“现在完颜璟焦头烂额,八成没有心思跟咱们详谈。但完颜璟本人一定是愿意和大宋做生意,可以早做准备。这样,先给金国透露些这方面的消息,待时机成熟,坐下来好好谈。”岳霖道:“只要金国能结束新辽战争,完颜璟才算是解除了心头大患。才能跟我们谈。”赵汝愚道:“打了三年,几乎毫无进展。金军如此战力,什么时候能结束?咱们不能一直等着吧。”赵盏道:“完颜璟要是这事都解决不了,活该被人赶下皇位。危局至此,皇位不稳,跟他谈完了也不能保证得到履行。与金国贸易要等着,该谈的时候自然会谈。”
范成大道:“加大与西夏的贸易如何?”赵汝愚道:“我认为没有必要。西夏被金国洗劫一空,经济和人口都遭了重大打击。他们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几乎不算个市场。官家仁慈,答应李仁孝的请求,还减了一成税。实际上,大宋与西夏贸易,尽管国库能增加税收,但西夏着实占了很大的便宜。他们卖来许多羊,极少购买大宋的商品。西夏从大宋赚了很多银子,大宋的手工业却未得到好处。现在边境已足够双方交易,再开也是浪费。”赵盏道:“西夏穷的叮当响,现在是没什么扩大开放的必要。等到西夏的经济恢复再说吧。”范成大问:“吐蕃呢?”赵汝愚道:“与吐蕃贸易我赞同。吐蕃虽然人口不多,总能卖出些商品。但吐蕃市场仍太小了,运输更不方便。”赵盏道:“积少成多,吐蕃贸易可行。至于运输,跟吐蕃使臣说,贸易点放在高原之下,咱们这一侧。买了东西,让他们自己往回运。想卖给咱们什么,都给运下来。”他接着道:“既然这样,东南各国也可以进行贸易。贸易点都设在大宋。”范成大道:“东南边境雨林阻隔,通行不便,商队怕是难以往来。”赵汝愚道:“大宋的瓷器丝绸,到了那边都有巨大的利润。只要有利益,山海都阻隔不了,雨林算什么?”赵盏道:“吐蕃和东南各国的贸易定下了。边境城市贸易,税都减一成。”范成大道:“臣随后安排礼部处理。”赵汝愚问:“与波斯的陆上贸易有没有可能重开?”岳霖道:“不太可能。商路北边就是蒙古。蒙古与大宋虽无冲突,但内蒙人残暴,擅长劫掠。看到许多瓷器丝绸,难免不动坏心思。抢了就跑,我们无能为力。周边危机四伏,组建陆上商队太冒险了。”赵汝愚道:“如此只能依靠海上贸易了。大宋有一支远洋船队,船员和水兵共五千人。按照丝绸价格,可以携带一百万两。瓷器和茶叶需单独计算。这两年,市舶司打造新船,购买修缮旧船,还能再组建一支远洋船队。可也只有两支船队,改变不了什么。”赵雄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今有两支远洋船队,以后会有四支,八支,十几支。官家指出的方向没错,就该坚决执行。第一支船队两年归来,航路完善,船员熟练,下次或许一年多便能归来。不敢说每次都能收入六七百万两,哪怕每支船队每次航行获利二百万两,对国库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还能开辟海外市场,加固这栋楼的地基。一举两得,何乐不为?”赵汝愚道:“右相,不是我不赞成。远洋贸易不仅获利太慢,仍有许多麻烦。因为这次远洋贸易的成功,船价和货价大涨。市舶司再想购买旧船需花高价,纵是高价,亦不好买。准备远航的货品,成本提升极多。上次准备货物,以二倍价格购买茶叶瓷器,如今才几天便涨到了三倍四倍。到了季风开船,价格九成九还会上涨。商人都想把货物卖到海外,赚取最多的利润,宁可货物积压,也不愿以从前价格出售。”赵盏道:“市舶司在朝廷手中,朝廷不放开,谁能卖的出去?他们愿意压着就压着,不必在乎。远洋贸易的货品,依旧以二倍价格购买。如果买不到,全部从池家购买丝绸和丝绸成衣。”赵汝愚道:“臣附议。丝绸在海外供不应求,没有其他产品也不会影响利润。他们坚持不了多久。臣建议让户部关注货品的价格变动,一旦价格下降,可以出手大量买进。”赵盏道:“可以,内阁商量着办。每个市舶司先拨付五十万两。要求建造仓库,扩大码头,保证海运。”赵汝愚道:“朝廷是否要造船?”赵盏道:“自是要造船的。造船厂的情况怎样?”赵汝愚道:“杭州的造船厂可以建造大型商船和军舰。泉州的造船厂只可建造小型商船。小型商船不可远航,只能近海贸易。”赵盏道:“新建造船厂需多少银子?”赵汝愚道:“大型造船厂得上百万两,小型造船是差不多也要几十万两。”赵盏道:“拿出一百万两,在广州市舶司附近修建大型造船厂。所有船厂都忙起来,不能空着。”赵汝愚道:“造船是一笔大花销。”赵盏道:“拿出一百万两造船。能造大船的造大船,不能造大船就造小船。”赵汝愚道:“支出三百五十万两,国库还有一百五十万两盈余。勉强可以支付下次远航的货品。”赵盏道:“就先这样。调拨第一支船队中半数船员到第二支船队,缺少的船员单独补充。目的地仍是波斯,这次主要带回黄金白银,不要香料了,别的特产按情况购买。带回的香料种子,全部交给司农寺挑选。选出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作为种子的香料投放市场,允许民间购买。今后我们要大量生产香料,鼓励农夫种植,满足国内需求后,出口到国外,重点是欧洲。”
赵盏道:“海外贸易和邻国贸易都未必长久。归根结底,要扩大国内市场。大宋的市场能养得起大宋的手工业商业,这才是良性循环,万全之策。”赵汝愚道:“大宋的主要产品是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产品寻常百姓难以承担,只王公贵族才用得起。”赵盏道:“百姓生活贫苦我是知道的。假如一户人家每月收入一千钱,吃喝用度就要花费九百钱,甚至要超过一千钱,他们根本没有余钱买别的东西。连生计都难以保障,购买能力几乎为零。如何让百姓能买得起丝绸瓷器?两个办法,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降低丝绸瓷器的价格。”赵汝愚道:“丝绸,瓷器,茶叶的价格已够低了,再低就要赔钱。百姓的生活水平该怎么提升,臣想不出。”赵盏道:“增加百姓收入,或者降低百姓的生活成本。从前一户每月收入一千钱,今后每月收入两千钱,则能有一千钱的盈余。如果收入不能提升,从前每月买粮食花费一千钱,今后每月买粮食花费七百钱,也能有三百钱的盈余。有闲钱买些茶叶尝尝,买个瓷器用用,买匹丝绸做件衣服穿。大宋千万名百姓,购买力非常巨大。”王淮道:“提升百姓收入和降低生活成本都不好做。”赵盏道:“自是不好做。正是因为不好做,我们更要认真商讨。”王淮道:“生活花费降低,这,谷贱伤农,粮食是国家根本,不能再降。只能想法子提升百姓收入。大宋农业为主,很多农民辛辛苦苦,连饭都吃不饱。该怎么提升收入?”赵盏道:“我的想法时机不到。各位都回去想想。我们做几手准备,扩充海外贸易,与邻国进行边境贸易。增建仓库码头,新建造船厂和商船。重点关注金国,等到金国局势稳定,即刻商谈边境贸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