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科举大行(2 / 2)
戏忠严肃的说道:“就算不答应又如何?主公屠刀血迹未干,正是大力推广之时,而且主公迎了圣驾,正好借陛下之手推广科举。以后选官科举为主,推举、蒙荫为辅,也算给他们留个口子,由不得他们不答应。”顿了顿戏忠道:“无论是为了我等寒门还是为了主公的事业,必须团结天下英才,而若是继续让世家垄断官场早晚还会被架空,若想推行开来很难,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东莱已经打好了榜样,我们害怕什么?”
郭嘉也难得的严肃起来道:“好,我跟你一起去。”
随后,两辆马车离开郭府向大将军府驶去。
没过几天,天子下诏,日后朝廷以科举之法选官,只有功勋卓着者可举荐和蒙荫自家子弟,而且每年还有定额,并且确定了第一次考试之期,此事可谓是板上钉钉了。此事一下子掀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地的寒门学子得到消息的无不欢呼雀跃,大赞陛下圣明,汉王朝的声望居然有所提高;而在世家中则无不切齿痛恨,无数人咬牙切齿的痛骂推行的朝廷和最先发明并推行科举的太史慈,只是这些世家大多是中小世家,那些家学渊源经学传家的世家则并未有多大反应,毕竟,想要考上必须得有学问才行,而全天下最多的学问都在世家,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科举只是刷掉了一批不学无术者提高了一些做官的门槛而已,对于本就胸怀韬略的荀彧这种世家来说并未有太大的差别,反倒更能在这些世家中脱颖而出,毕竟在学问人心里,也是很鄙视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此等人凭什么能与自己并列?而科举正好将这些人刷下去。
消息传到其他诸侯处,有的根本看不出科举的意义,或是能够看出其中奥秘也不在意或无能为力,再被手下的世家一忽悠就放在一旁,比如刘焉、刘表等人;而有些人则动起了心思,也学着搞了起来,比如袁绍、袁术等人,只是在世家的斡旋下,将报考者的身份限定了,比如出身必须是世家,平民百姓不得报考等等;还有的直接拿来照搬,比如一向头铁的孙策,此人虽然号称是孙武的后人,但说到底也是寒门出身,在扬州完全就是一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疯魔模样,世家也是说杀就杀,此时更不会将世家的反对看在眼里,直接将科举完全照搬,此举也确实让他得了一些人才,比如蒋钦和周泰这等就在武举中脱颖而出,孙策完全不在乎蒋钦周泰曾经水贼的身份直接予以重用,也让江南的寒门人才开始向孙策处聚集。
在太史慈这只蝴蝶的扇动下,隋朝开始的科举提前了四百多年在华夏扎根,未来会影响到哪一步谁也不知道。
……
青州,太史慈最近异常忙碌,从一郡之地一下子扩充到一州之地,所有事情千头万绪都要从头捋顺,让整个集团的官吏分外忙碌,可还没等理顺,徐州和豫州的使者便来了,太史慈现在根本没工夫研究与谁交好或是结盟,尤其是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吕布和袁术的下场,自然不可能跟他俩凑一块,送些特产礼物便将使者敷衍着打发了。
很快,朝廷的使者带着圣旨前来,正式拜太史慈为青州牧,让太史慈变得名正言顺,只是同时拜袁谭为青州刺史的决定让众人一阵膈应,这是在青州掺沙子,让袁绍随时有理由介入青州事务。虽然膈应但人袁谭早就跑了,暂时也无法可想。
有了朝廷的册封,太史慈开始正式给下属加官进爵:
济南国:太史颂文被拜为国相统管文政,并且将手上的一半平原国土交予其管理、黄忠为中尉统管军事,并统管水军维护黄河防线谨防黄河北面的袁谭。
乐安国:郑益被拜为国相统管文政,裴元绍为中尉统管军事,协防黄河并随时准备支援济南国和齐国。
北海国:郑益被拜为国相统管文政,管亥为中尉统管军事。
东莱郡:太史询武被拜为郡守统管文政,何仪为中尉统管军事。
齐国:因州治所临淄就在齐国,故而齐国官吏皆由州府官员兼任。
州府则是拜王修为别驾兼齐国国相主掌文政、拜徐荣为兵曹从事兼齐国中尉主掌军事、拜蔡邕为治中从事主掌官吏选举、拜蔡琰为薄曹从事主掌钱粮账册、拜郑玄为文学从事主掌全州教育、拜管宁、邴原为太学正副祭酒、拜徐晃为武猛从事、拜周仓为都督从事主掌亲卫、何曼为副、拜徐庶为主薄主掌书记、拜李文忧为功曹书佐主掌薄曹文书,拜管统为典郡书佐主掌郡国文书、拜石稻为律令师主掌法律、拜张宁为月令师主掌按时节祭祀,余下华佗、范老等技术官员也有晋升可谓皆大欢喜。
通过此次调整,太史慈将所有重要岗位全部换成自己人,相信待过个几年,太史慈的势力将彻底掌控青州。官位既已定下,众人便立马开始公干,整个州的工作千头万绪,很多事情都需要从头再来,便是太史慈也得卯足了劲不敢懈怠,忙的时常直接睡在府衙或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