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为民做主(2 / 2)
听他们的对话,这位老者可不是一般人物,乃是当代经学大师郑玄,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学”的创立者;客耕东莱时,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可谓桃李满天下(那时太史慈还未出生);郑玄所注经书代表了当时汉朝学术的最高成就;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被后世人尊为经神。
在这种儒家一统天下的时代,郑玄毫不夸张的说就是绝对的文坛领袖,学术界的泰斗,如果说蔡邕、卢植等人可以对标民国时期的老舍、鲁迅、郭沫若这类的大师的话,郑玄便是更高于他们之上的大宗师,近乎于爱因斯坦和普通诺奖科学家之间的差距,无可置疑的执天下之牛耳。
郑玄下首坐着的,除了一位年轻的男子是郑玄之子郑益恩外,其余的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人都是其弟子,也是着名的学者。
郑玄本就是北海高密县人,是孔融治下之民,本来历史上因孔融无法制黄巾,导致郑玄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徐州避难,而现在历史已经改变,北海宛如世外桃源一般,郑玄自然便无需再离开避难了。
这时,听仆人来报太史慈求见,孔融哈哈一笑道:“子义终于忙完了吗?快请快请。”
那老者好奇的问道:“来的那位便是相国属下大名鼎鼎的屯田都尉太史慈?”
孔融笑道:“正是此人,吾北海能有今日子义功不可没,若非其日日辛苦奔走,我北海今日也不会是现在一番景象。”
边上王子法恭维道:“那也赖相国慧眼识人,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非相国他也无法大展拳脚。”
孔融笑的更开心了,可嘴上依旧谦虚道:“就算吾慧眼识人,也得子义是千里马才好,有子义在,吾无忧矣。”
“大人心胸宽广,吾敬大人一爵。”说完,王子法将手中酒一饮而尽,继续吹捧孔融,一副君臣相合的融洽模样。看着两人的样子,郑玄偷偷皱了下眉头,也不说什么,不动声色的继续吃菜。
很快,太史慈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孔融一笑,招招手说道:“子义辛苦了,快坐,喝点酒解解乏。”
太史慈却丝毫不给面子,一脸正色的抱拳说道:“抱歉打扰大人雅兴,可在下在返回之时路遇一事,事关民心向背,还需大人评断。”
听得太史慈说的郑重,孔融也好奇的说道:“是何事如此郑重?快快说来。”郑玄等人也好奇的看着。
太史慈说道:“那还是由苦主与您亲自详述吧。大家都进来!”挥手向堂外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