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群臣之计,盾甲铁壁(1 / 2)
陆九童的一番话,让群臣暂时放下了成见,也放下了对新任帝君的不满,转而去思索如何保卫都城,如何令王朝继续……
这才是陆九童愿意看到的景象。
陆九童生长在宫中,后被灵帝封为小陆王,虽无实权,但是见到除去帝君与皇后之外的任何官员,都是比他们大一级的存在。故而陆九童在都城之内无人敢得罪,哪怕尊为丞相之位,见到陆九童,那也是官降一级。
冬灵帝如此册封,表面上是想让陆九童风风光光,无忧无虑,做一个王朝的宠儿。实质上还是害怕陆九童会仗权养兵,与其争帝君之位。
陆光为嫡系长子,陆九童为庶出,嫡长子继位本应是毫无悬念,但是自古以来,帝王之争总是伴随着厮杀。也许一个不经意,嫡系长子的储君之位便会转移到次子,三子,甚至庶出之子的身上。故而在某位皇子成为储君之后,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之人,均会被以各种理由贬出都城,甚至论罪处刑。
陆光仁慈,对于其各位兄弟,未曾陷害一人,均以分封至都城之外为终。但是陆九童不同。陆光与陆九童从小便是最要好的兄弟,无话不谈。待到年纪大一些,陆九童与其他皇子不一样,陆九童并未表现出对于储君之位有任何的觊觎之心,只是整日醉心于琴棋射猎,书画风月。故而陆光便留陆九童于都城之内,封为小陆王,与之做伴,也不为孤独。
但是陆九童却并不满足于此,或许是在鲍氏成为皇后的那一刻开始,他便不再是不学无术的小陆王。他变得关心朝政之事,渐渐发现了冬朝走向衰败的症结所在,也注意到灵帝治国之策的弊处。他开始读兵书学谋略,他开始觊觎帝君之位,他开始筹划夺权之事。
对于以阴谋诡计搞陷害,果断心狠借刀杀人的事情,陆九童做到了。他搞垮了灵帝,煽动了德妃,欺瞒了皇后,污化了太后,终于夺得了帝位。
但是对于兵临城下,领兵打仗之事,陆九童还真是不甚擅长。毕竟他身为皇子,长在宫中,虽读过兵书,却从无践行。所以此时此事,面对陈浮这般不走常规的行军之法,陆九童还真是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鞭策群臣出力,共商对策。
“何不向其他州府求助,派兵支援都城?”
“北方叛乱,两州交战,自顾不暇。边州军队阻着漠王多吉哈扎,不可回撤,幽州被陈浮攻陷,离州太远,目前只有远州和宣州可以支援,他们就在幽州与都城的中间,也是叛将陈浮此番兵临城下的必经之路。”
“可是远洲和宣州,并未拦截陈浮一行人啊?”
“废话,只有十个人十匹马,绕行一些山路小道,哪里会引起州府郡道各路官员的注意?”
“也对哦。可是他们已经越过远州和宣州,此时向他们求助,会不会太晚了。”
“都城内有八万驻军,三十多万百姓,算上禁军与群臣家眷,以及流民,足有四十万人。四十万人的都城,面对十人,还要向其他州郡求助,岂不是让人笑话?”
“若是不求助,如何破敌。”
“沽阳城四十万人口,一人一口唾沫,不得把他们十人砸死吗?”
“诶,我有一计!”
……
群臣终于开始分析局势,认真讨论,陆九童听着他们的言语,不再如刚才那般互相挖苦讽刺,终于感觉到一丝的欣慰。
“启禀陛下,如今之际,尚有此计可行。”经过一阵探讨之后,韩一凡出列行礼献策。
“爱卿但说无妨。”陆九童心中大喜,但需装作镇定。
“司马宇轩虽然内力深厚,功夫境界极高,但也是血肉之躯,凡人之胎。总会有体力用尽之时。”韩一凡踱着步子,不紧不慢的说着。
“说重点!”陆九童有些迫不及待地催促着。
“昨日臣于城楼观战,叛军一行似乎并无意多造杀孽。我们便召集都城内所有驻军,倾巢而出,由武将带领,分批次不间断出战。手持长戈盾牌,一拥而上。他们定然要进行冲杀,我军不与之正面交锋,组成盾甲铁壁,以守为主,以攻为辅。待他们以武力豁开一条道路之时。便迅速撤回,换另一批军队,如此每日十二个时辰不止不休地与之进行车轮战,将他们一行人体力耗尽,便是我军胜利之时。”
“此计……”
陆九童听罢,犹豫着,思索许久点了点头:“八万驻军倾巢而出,虽然有些大动干戈,不过也不失为一个妙计。若是无人可与司马宇轩匹敌,那也只好如此!”
“臣愿领军打头阵!”韩一凡跪下求令。
“韩将军的右臂好了?”陆九童听到有对敌之策,心中喜悦,不忘挖苦韩一凡
“罪臣让陛下见笑了……”
……
殿内的争论终于有了结果,待到集结所有驻军,传令分配,已过晌午。城外的叫骂之声已经持续了几个时辰。
南门大开,上万步兵蜂拥而出,前排的战士举着盾牌阻挡着陈浮等人的冲杀,间歇挥动长戈与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