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万事俱备春已深(1 / 2)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银白的泗水河哗啦啦的向着东北边流去,它要顺着衡冀山脉的北部,穿过冀州,一路向着魏国流去。
汴州城飘荡着白色的飞絮,像是有人在朝着空中洒盐,被风吹向整个汴州城。
目前时间也已来到三月上旬,过些日子,就是会试的日子,何荣光只是送信过来,表示此行匆忙,便匆匆离开,并未多做停留。
而陈忠祥的月末的联军剿匪,也正是二十日出头的时候,待到准备、行军、汇集,到地方再把匪患平息,估计也要个好些天。
何荣光送来的信留给二爷与苏宁各一封信,内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称呼不同,一封是滋启者苏宁,另一封是敬启者何二爷。
何荣光真挚的写道:
汴州繁华,心自向往,赞君盛才,曲高和寡,高山流水,惜我可怜。志不在此,此行匆匆,未曾拜谒,是有不妥。北去少年,恰如青鹭,浪遏元秋,直挂沧海,春日百花,载我入殿,秋后百杀,征雁南归!
苏宁知道,何荣光此行并不想在汴州过多停留而影响到会试,他始终是要待在京都的,许多会试高中的考生都是需要进行侯等的,等待下一步的殿试。
而元秋河,正是横跨荆州全境的一条大河,青鹭也正是白鹭,正是此时北飞,而征雁秋日南归,何荣光的意思是,此番志在必得,待到秋日功成归来。
只不过到时又将会是何种境地呢?就不得而知了。随着苏宁的到来,整个历史轨迹都严重的偏移起来。
苏宁正风风火火的安排着工厂内的事宜,对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首先,工厂内部的结构就要进行调整。
秘密的、见不得光的都潜藏在内部,诸如钢铁冶炼、黑火药制取;而外围的都是一些繁荣昌盛的劳动性密集产业,诸如肥皂、制糖、造纸……
而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设以工厂为中心的繁荣商业中心,吸引相当规模的人口,潜移默化的对他们进行改变。
要想武装自己,还是得选择生产枪械,如果大量购买,肯定会引起注意,到时候恐怕危机显现,自身难保。
所以求购老旧生产线、研究原理实现自主生产,这两条道路,才是通往真理的大道。
除非处在其后的第三个世界,能够提供大量枪支,甚至是超强的武装火力,那么一切也都无所畏惧。
相关资料方面,如膛线加工原理。它能够增加枪械射出子弹的稳定性,提升精准度。不过生产最基本的火枪好像也用不到这个。这个是燧发枪所用到的。
与现代社会的枪械生产技术相比,燧发枪虽比之火枪先进一些,但仍是老古董一般的产物,而那些被称之为老掉牙的生产工艺,都要比之先进的多,都要比这个好。
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苏宁认为,将这段发展的工艺再重现一遍,是非常重要的。
老旧的火枪、燧发枪要造出,并不困难。但是这并非苏宁所钟爱的,对于苏宁来说,武器越好,自然是越好。
要造现代枪支,其实还是可以通过浇铸出来的,但是要经过不断打磨,甚至是对子弹的要求非常严格。
还是要搞到一条生产线,这样便可以实现自主生产,成规格化生产,可以避免许多因武器不合格而造成的损伤。
黑火药则还好,经过不断实验,调整配比,加入白糖,蛋白搓入,筛成小颗粒,制成品烟小威力大。
苏宁准备再去巴基斯坦。找达拉村打探,试图求购一条生产线,老旧一些也无所谓。新的买不起,旧的修修倒也还能用。
燧发枪生产工艺就算了,比较可靠的也就是惠特沃斯步枪,较为精准的黑火药狙击步枪。但苏宁打算求购一些近现代的生产线,换言之,就是较低的材料加工水平,生产出较高杀伤力且较先进的武器。
打燧发枪就像喝工夫茶一样,不仅打的慢,枪支磨损还高,黑火药装填的弹药还极不稳定,使用起来限制又多。
但如果没有更好的选项,燧发这毫无疑问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苏宁联系在巴基斯坦、达拉村的联系人,委托其帮忙寻找一些古老的枪械生产线,并允诺一定有重金答谢。
实际上当地仍旧有一些废弃的生产线,全是留下做收藏用的,苏宁也并没有花太多钱,因为这生产线实在是太老旧了。
相比较于当地人手工搓的枪支,都要比这个好太多了,这也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古董,是一条德莱塞针发枪的生产线。
除此之外,达拉村的联系人盛情难却,为苏宁修复、翻新,让这条德莱塞针发枪生产线再次崭新出厂。
苏宁总共花了十万美刀,购置这条枪械以及配套的子弹生产线,这还算是便宜的,若是现代步枪,恐怕价格要在它的数十倍左右,而子弹生产线则需要另买。
至于这钱,苏宁是卖出一块质地极好的金锭,大概在3Kg左右,而贩卖渠道则是委托国外金市的经销商进行售卖的,虽然会提取一些收成,但也算的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