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志愿军第二参谋部(2 / 2)
“邓副参谋长好!”在50中心,唐华见到了邓桦。就在唐华抵达50中心的前一天,邓桦带着4名参谋从安东赶到这里,筹备建立情报参谋中心。
“你好!唐华,50中心的总师,还是英美军事政治情报的专家,我早闻大名了!”邓桦笑道。
“我只是设计了破解密码的超级计算机,再和王部长共同研究了破解算法,这个中心能建起来,还是工程兵部队的功劳。”
50中心运行一个多月,情报获取的效率越来越高。当然李强建立的无线电侦听站收听效果极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就出现了新的问题,50中心截获并破解的联合国军电报越来越多,海量的电报信息直接转发给北京和志司,就导致北京方面和志司和摄取信息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需要在50中心这里建立一个情报参谋中心,对截获到的电报进行归纳汇总和简单分析,不再以原文转发的方式,而是发送经过情报参谋中心整理初判之后的敌情报告。
情报参谋中心只有王永俊是不够的,他只是个纯粹的情报和密码破解人员,最多只能帮情报参谋中心把敌方电报中用的暗语、约定指代等等小花招给翻译整理一下。对情报的整理初判,需要军事指挥员和几个高级参谋人员。
邓桦是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打天津、湘赣、广东、海南岛他都有份,级别摆在这里,所以军事指挥艺术和眼界肯定没问题。之前作为志愿军司令部的后援,和高山书记一起在安东坐镇,现在他调到了50中心,高山书记一个人在安东管后勤就可以了。
“我可听王部长说了,超级计算机现在是我们的国宝,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哇,我一年可能都算不出来这么多数。”邓桦昨天一到50中心,立刻就让王永俊带着他去参观TC50,这个洞库大厅里的庞然大物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哈,正常工作,造一台计算机而已。”唐华脸不红心不跳地回了一句话,“那你们的第二参谋部开始运转了吗?”
“第二参谋部?哈哈,这个名字比情报参谋中心好,简称二参。我们啊,刚到这里不到24小时,很多工作还没铺开呢。”
“那我们就开始工作,你建参谋部,我来和王部长商量,破他们的超级密码。”
“等一下,有件事差点忘了,”邓桦说,“唐华,昨天你还没到这儿,总司令就往50中心发了一封给你的电报。”
……
“近日截获的电报,联合国军给土耳其旅频繁发送指令,现确认该旅已向前移动至接近一线的地域。土耳其旅装备、人员、指挥官现状如何?战斗力究竟如何?总司令。”
“被派往朝鲜参战的土耳其第一旅,其核心是来自安卡拉省阿亚什的第241步兵团。第一旅旅长为塔赫辛·亚齐奇准将,此人之前即将在土国防部晋升少将并担任要职,但其本人热衷于战争,因而自愿辞去国防部官职担任旅长。不仅塔赫辛·亚齐奇本人,土耳其旅的其他中层军官也大多持有与此类似的热衷战争的心理,期望用战功为自己日后的晋升加速,因而在战斗中,土军官很可能会极力驱使士兵,不顾一切地发动进攻。”
“第241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分别由艾玛迪丁·库纳内尔少校,米塔伊·乌鲁努少校和吕特菲·比尔贡少校指挥。土耳其旅内设有一个炮兵营,装备为18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此外该旅还下辖一个工兵连、一个防空炮连、一个卡车运输连、医疗连、修理连、通信排、反坦克排,以及后勤保障部队。土耳其旅相对于南朝鲜部队,最大的长处是该旅的主要部队——第241步兵团建立时间非常长、人员稳定,受过较为系统的军事训练。该旅的短处是缺乏实战和不熟悉战场环境。此战土耳其共和国建国以来首次向海外派兵作战,且到目前为止,土耳其旅从士兵到旅长,基本不懂英语,虽临时在部队中安插了许多翻译,但在战斗中,土耳其旅与美军、英军的配合必然出现问题。”
这个土耳其旅,虽然在朝鲜的第一仗就爆出个大笑料,但在整个战争期间土耳其旅不算特别差,甚至可以说比参战的英军旅还要好一点。尤其是不能把土耳其旅当南朝鲜部队看。现在的南朝鲜那几个师大多被朝鲜人民军灭过,1950年8月才在釜山防御圈复活,也就是诞生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会打仗才怪。南朝鲜部队渐渐崛起,成为一支顶用的作战力量,要等到1951年底1952年初了。土耳其旅第二次战役一溃千里,那是因为联合国军全都在溃逃……
……原来是“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派过来的那个旅啊。
“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筹备成立时开始,土耳其因其与苏联天然的仇视传统,就积极要求加入北约。朝鲜战争爆发后,土耳其高层认为出兵可以让土耳其与欧美国家的关系更亲密,因而积极筹备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