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二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2 / 2)
聂帅:“关于着装问题,总参意见,参战部队均改穿朝鲜军服,待由朝鲜取回样式后,由后勤部布置赶做。计划每人单衣一套,棉衣一套,此外雨衣、帐篷、毯子及其他作战备均做适当补充,均由军委后勤部负责。”
总理:“关于这个问题,唐华,你与荣臻要碰一下。”
唐华:“聂总参谋长,华润集团在大连的分公司——华润服饰,目前的存货和产能可以满足东北边防军全部的着装需求。”
聂帅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就完了,不用我操心了?
“华润是中央直属的企业,总理直接管理的。额……我也有部分管理权限。”唐华说,“总之,请军委后勤部门直接向华润服饰派驻订购的军代表即可。但是,关于志愿军的着装、被服,我这边有几个意见,需要和聂总参谋长做一些讨论。第一,我军的着装是否需完全与朝鲜人民军一致?是不是只要与我军现军装存在明显差别就可以?我们和军队的部分指战员进行过过交流调查,认为可以在东北边防军试使用迷彩服,分黄绿花纹的夏季迷彩服和灰、白为主的冬季迷彩服。”
聂帅思考了一下,回答:“如果是与我军军服有明显差别的新军服,可以。如果可能的话,军帽尽量靠近朝鲜人民军的制式。”
唐华点头同意。“第二个问题,着装、被服的内容。华润服饰的专家经过调查,认为后勤部门的同志制定的单兵着装被服方案不够完善。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单兵每人综合行军背囊一个;夏装两套、夏季胶鞋两双、夏季雨披一件;冬装每人保暖内衣两套、棉绒衣一套、防寒手套一双、冬季作战靴一双、棉袜4双、冬季雨披一件、睡袋一个就是与毛毯功能相同的东西。帐篷做足量补充。另外冬季军帽应在与人民军军帽相似的基础上,增强防寒保暖能力。”
唐华从公文包中拿出一份资料放在桌上。“这是1935年到1949年东北亚的冬季气象观测数据汇总,35年到45年是日本的观测数据,之后是我国、朝鲜观测的数据。很明显,朝鲜北部的纬度虽然低于吉林和黑龙江,但平均气温明显低于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也是华润服饰的服装设计专家对着装提出意见方案的依据。”
聂帅拿过气象资料翻阅,之后看着总理。“总理,这份资料和意见书很充分,但是……”
“经费问题,这方面军委会给后勤部门更多的经费,而且,华润公司是我们自己的公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总理知道聂帅想问什么。
……
接下来,会议讨论了指挥机构组织;兵员补充,政治动员这些议程。
“接下来是军工生产、武器装备、弹药供给。这方面的负责人,兵工总局局长刘鼐无法赶回北京,就由重工业部副部长唐华代其陈述。”总理说。
唐华打开第二份材料。
“目前太原兵工厂、重庆兵工厂生产还在整顿当中。但以大连建新公司的军工生产能力,可在10月1日前完成东北边防军4个军的武器统一换装。具体的换装方案是:以50式半自动步枪替换所有的日、美、国造步枪、卡宾枪;以50式轻机枪替换所有的日、美、捷克、加拿大、英国造轻机枪;部分部队可换用全新的仿郭留诺夫重机枪,其余部队重机枪由建新公司改造,统一发射苏制步机弹。以89毫米火箭筒替换各军装备的美式60毫米火箭筒,并扩大装备,下放到连。仿75毫米轻型榴弹炮可替换日式山炮,该炮的弹药、主要性能与美制75榴弹炮相同。此外,大连已可生产多管火箭炮,东北边防军可进行部分换装。”
“第二,炮兵师的装备,建新公司已可生产105毫米长榴弹炮,但产能不足以装备3个炮兵师。关于重炮以及更大型复杂的武器,兵工总局建议要求苏联提供援助。”
“海军方面的新概念项目,”唐华看着萧司令员,说道,“现在拟定了一项。除成立项目小组外,我们还需尽快向苏联提出购买123K鱼雷艇若干,我们只要艇,不要他的鱼雷发射管和鱼雷。”
“空军装备方面,首先请苏联尽快援助图-4重型轰炸机。具体的项目,是继制导炸弹之后的第二代空对面弹药及其使用的系统。”
“以上两个项目均需时比较长,”唐华说,“项目的最后完成节点定在了1951年底。陆军的新概念武器是最多的,现计划包含6个项目,其中有两个的完成期限是1950年10月1日,另有3个项目的完成期限是1951年4月1日。”
“第三,由兵工总局与电子信息工业局联合,启动新概念武器及弹药的研制。此次新概念武器及弹药涉及海、陆、空三军,需相关部门组成项目小组以保证快速获得成果。”
刘司令员和萧司令员听到唐华的第三点,赶紧坐直竖起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