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重工业考察团(2 / 2)
第一站,沈阳。
东北是此时中国工业化最高的地区,沈阳又是东北的主要工业城市。在铁西区,考察团参观了机床厂、重机厂、变压器厂、有色冶炼厂。在沈阳附近,又陆续参观了鞍钢、本钢、抚顺露天煤矿。东北局的干部还算见过世面,其他地区的干部看到林立的烟囱、一个连一个的工厂,一个个既心潮澎湃,又感到自己的任务异常艰难。
“这是一根钢条,长70厘米,直径一点三厘米。”在奉天兵工厂,唐华举着一根枪管的毛坯。“怎样才能得到这样一根钢条?首先,我们在鞍山挖出两公斤铁矿石,洗矿。在抚顺开采三公斤煤,炼成焦炭。再在鞍山本地烧制生石灰,取少量备用。将铁矿石、焦炭、生石灰运到鞍钢,冶炼生铁,铁水再倒入炼钢炉,获得粗钢坯。粗钢坯送到沈阳。然后,我们要在吉林开山屯挖几两铬矿石,在甘肃金川挖少量镍矿石,在山西挖少量锰矿,这些矿石冶炼成金属,也送到沈阳,由奉天兵工厂的电炉冶炼成可做枪炮管的特种钢,轧制成钢条。如果在美国,做完这一切,获得一根枪管毛坯,只需要花1美元,也就是大概两到三个大洋。”
“接下来,兵工厂用机床,在这个钢条中间钻一个长70厘米的孔,然后在里面拉出4条膛线,最后打磨修正使得直径毫米、误差小于正负毫米。这个过程比做枪管毛坯繁琐,但也只需花费6美元。”
“老刘,你在边区兵工厂制造过81式马步枪,我记得李强说过,你们兵工厂当时动员了十几个工人,对吧?”
“是的,连我一共15人。”
“15个工人,两个月的时间,用铁轨钢制造了20根枪管。虽然根据地兵工厂的工人工资是小米,但那个时候东北的兵工厂技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22块大洋,所以这20根枪管……光工人工资就是660大洋,折合每根枪管33大洋,比美国还要贵啊。”
唐华一边说一边用右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画方框和线条,考察团的干部此时已将目光从高大的厂房、黑黢黢的机床上收回来,都在看着黑板。
“现代机器大工业,它的特征第一是‘大’,这是一个庞大的、由众多工厂矿山车间试验室及与其相连的交通设施环环相扣形成的复杂工业体系。第二是‘高效’,整个工业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改进与革新,生产效率一次次提高,操纵工业机器使用的人力在减少,工业机器单位时间的产量在提高,这使得先进工业国家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高质量的产品。”
“大家也注意到,我在黑板上写的这个体系,和我们在东北看到的不一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残缺的体系。没有铬,没有镍,没有锰,实际上,现在的奉天兵工厂也没有冶炼特种钢的电炉。在日据时期,奉天兵工厂的枪炮钢是由日本本土供应炮钢钢锭。现在是由大连建新公司供应钢锭。实际上大连建新公司也无法完成上述步骤,而是得到了一些外来的协助。我们在后续的考察行程中就会看到。”
……
大连,东北考察最后一站。
唐华终于看见了以往在电报中多次提到的大连建新公司。
辽沈战役结束后,建新公司的厂区已经扩到了旅大苏控区之外,拥有两座感应电炉,在苏联提供镍铬的情况下可以冶炼枪炮钢,由此大连建新公司发展得比历史上更为庞大,技术力量也更强。1948年,建新公司制造了首门75毫米山炮,1949年将这个等级的火炮型号从仿日式山炮改为仿美式75毫米轻型榴弹炮。除此之外,还有一条37毫米战防炮生产线和一条89毫米仿超级巴祖卡火箭筒的生产线。
刘鼐扑向炮厂车间里摆放的一排6门轻型榴弹炮,抚摸着冰冷的炮管爱不释手。这个老晋察冀军工,解放战争时期呆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兵工厂制造的轻型榴弹炮,顿时就走不动路了。
“解放战争时期,建新公司为东北和华东提供了大量炮弹和枪械火炮,只可惜华北和西北距离太远,陆路交通基本断绝,所以华北和西北我军没能用上建新公司的武器弹药。”唐华说。
刘鼐:“就算有交通运输,中国那么大,人民军队几百万人,不可能只拥有一座兵工厂,这是不够的。”
“太原、重庆。”唐华和刘鼐两人嗓门一先一后,说出了这两个城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