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鏖战金门(二)(2 / 2)
“建新公司到底有多少好东西啊!”叶灰感叹。现在,黄澄澄的崭新的毫米重机枪弹正一箱箱地往装甲车里装,毫米机枪子弹是出厂就预装好了弹链,一箱箱地送进坦克装甲车里。仿超级巴祖卡的89毫米火箭筒也从木箱里取出来,分发给78师的装甲车车载步兵。给两栖坦克补充的是同样也崭新发亮的75毫米榴弹炮炮弹。以前叶灰知道三野的榴弹都是大连运过来的,其实建新公司现在除了炮弹,还能生产全新子弹、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箭筒、75毫米山炮,只是这些装备以往主要供应四野而已。
10月29日。
傍晚,几艘登陆舰和几艘自由轮出现在金门岛南的料罗湾。登陆舰直接冲海滩一靠,里面的步兵和装备就乌央乌央往外涌。运输舰就比较麻烦了,金门码头很小,水深也不足,万吨级的自由轮只好停在离岸两三百米的海中,放下小艇,再放下绳网,果军士兵一个个攀网而下,乘小艇上岸。
国军12兵团的第二个军,18军,抵达金门。
到10月30日白天,登陆舰上的果军士兵倒是全部上岸了,自由轮还没卸完。吵吵闹闹之间,一门美制75毫米轻型榴弹炮在吊放的时候出现技术失误,小艇瞬间来了个肚皮朝天,轻型榴弹炮就这么沉到了水底。
这一切都被岸上一位其貌不扬的国军少尉看在眼里,并偷偷用电台将所有的信息发了出去。
10月30日,下午15:00。
“所有登陆部队,”叶飞在电话里下令,“下午16时上船待命,今晚登陆!”
10月30日,下午18:00
“要吃饭!”“要吃饭!”“要吃饭!”
料罗湾方向,金门岛南的空地上,果军18军的士兵席地而坐,有节奏地用铁水壶敲击着手中的武器。
“12兵团的将士们!你们既已上岸,又歇息了半天,请迅速前往陇口、古宁头,进入防御阵地,那里也已经备好了饭食……”22兵团的参谋拿着大喇叭喊到。
离参谋最近的一个18军营长回道:“你自己饿着肚子走四五公里试试?我们在船上两天就吃了3个面饼,不吃顿饱饭,走得动?”
旁边的一大片士兵们继续敲水壶:
“要吃饭!”“要吃饭!”
……
10月30日,下午20:00。
天色已黑,105毫米美制榴弹炮、75毫米日制野炮揭开了炮衣。
现在,三野特纵四分之一的105毫米榴弹炮、过半数的75毫米野炮,都集中在了厦门一线。
下午21:00。
几十辆“大水牛”从大嶝岛的集结地开出,扎进了初冬冷彻的海水。
LVT-2/3/4两栖装甲车、LVT(A)-2/4两栖坦克绰号一样都是“大水牛”,装甲车版最多能运载24名步兵,坦克版装1门75毫米短管榴弹炮。
“大水牛”能做到水陆两栖,唯一的诀窍就是“大”,一个薄皮铁壳子,下水了自然就浮着。也没有后世两栖装甲车的专用推进螺旋桨,它在水里行驶全靠带有U形划水片的履带,速度很慢,夜间航渡为避免水上相撞,要再降低行驶速度,甚至比风帆木船还要慢一点。为了和木船运载的登陆部队同一时间上岸,“大水牛”要提前10分钟出发。
同一时间,国军上岸的18军11师(乘坐登陆舰直接靠岸)抵达了金门北部,正在与22兵团准备交涉和换防。乘坐自由轮上岸的43师和118师满地打滚挣到了一顿晚饭,吃饱喝足,一万多人分两队,往西、北行军,去预定的宿营地。
21:10。
28军第82师、84师的全部6个团启航。此次登陆金门,以28军为第一波次,一次上岸6个团(两个师的主战兵力),83师作为军预备队;29军为整个登陆战役的第二波次。
“怎么回事?风力有点太大了吧?”在跟82师的船一起渡海的28军军长萧轰估测了一下风力和航速。此次登陆,船队从北向南航行,冬季刮的是北偏西风,本就是顺风,风力又似乎超出了之前老船工的预计。
已经来不及了,并不是每艘木船都配备了无线电,无法让所有船都收一点帆来控制速度。萧轰就看着船队追上了78师的两栖装甲车,然后又超车……
p:00。
大嶝岛的炮群已开火急速射击,105毫米和75毫米榴弹跨过9公里的海峡,落在金门北线的果军阵地上。
“我部队正加速航行,预计三分钟后靠岸……”78师233团团长在无线电里向萧轰、82师报告。
p师三个团、78师232、233团的混编部队分在垄口附近的三个登陆点登陆,84师全师在古宁头登陆。
金门战役,正式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