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安排得明明白白(2 / 2)
“对。”
“这样,”唐华拍拍阿飞的肩膀,“来之前我预支了你们三个月的工资,但其实还有说好的演出补贴。而且,你们这段时间做了很多事,又是乐队,还兼职教乐器,客串搬运工……”
“唐先生,这不用了,我现在用不着钱。”
“不,还是跟以前一样,”唐华说,“补贴我让管家发到你上海的家里,其他三个成员也是。”
“唐华!”远远又有人喊。
是马可、关鹤童、张鲁、刘炽和安波,延安音乐界的“F5”——最受欢迎的五个青年音乐创作者。马可和刘炽已经投奔了唐华带来的摇滚乐——当然唐华不会说这是摇滚,而是给它起了个更宽泛的名字“金属音乐”。
“五人团都来齐了?难得难得,”唐华走到F5中间,随着唐华移动脚步,一大群鲁艺的学生也动起来,纷纷围坐在四周。
“张鲁,你前几天带队去米脂、绥德文艺慰问,怎么样?”
“军队指战员特别喜欢……就是你说的……口水歌。《真心英雄》,我还没走他们就都会唱了。农民兄弟好像还是更喜欢传统曲乐一些,但《黄土高坡》也能够接受。”
张鲁,未来的中央歌舞团团长。他的代表作?嗯,不是吹牛,他的代表作你们全都听过。
哀乐。
(初创作时名叫《公祭志丹同志》)
“音乐能鼓舞人民投身革命,音乐能激励革命者,音乐能赞颂革命,但音乐也需要革命。音乐本身也正在发生革命。”
夜空的繁星下,在草坪的中央,唐华和鲁艺的师生们摆起了龙门阵。
“随着时代的进步,任何事物都在向前发展,音乐也不例外。有些人觉得音乐自古以来都不会发生变化,无非西洋乐器民族乐器的差别,其实不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在农业社会原地踏步,当世界开始工业革命、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这才导致我们有‘音乐不会发生革命’的错觉。工业化给音乐人提供了新的乐器,像我们现在的电吉他、贝斯、电子琴。工业化也改变了听众。当产业工人在工厂,在千篇一律的流水线旁劳作,一天下来,他要听的不是一吊吊半个小时的慢悠悠的歌,而是要节奏明快,在轰鸣中得到轻松,让自己的大脑快速地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
“革命的第二步是大众化。音乐不是少数音乐家唱给更少数的剥削阶级听的。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都有听音乐的权利。不仅如此,所有人都有把歌唱出来的权利。你写一首歌,调子百回千折,动不动就飙高八度,还在高位加个长音,这不是明摆着不让普通人学唱嘛。歌词也要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如果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与歌中相似的生活,与歌曲有相似的感受,那这首歌就肯定会流行开来。口水歌……名字特别俗是吧?其实就是要俗,这不是俗气的俗,是通俗的俗。具体地说,口水歌比现在所谓的通俗音乐更俗。”
“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只有你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那么你才可以说自己是先进的音乐……先进的文化。”
看着身边的学生老师若有所思的样子,唐华笑了起来。
“同学们,音乐革命,就先从口水歌开始吧。”
低头,唐华拨动吉他,和众人一起合唱:
“拍拍身上的灰尘”
“振作疲惫的精神”
“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
“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