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水晶饼与老腔(1 / 2)
此时,大家都早已饥肠辘辘,面对满桌的美食早已急不可耐,纷纷开始动手。这个大刀面与陕西很多地方大刀铡面的做法一样,面用杠子压薄大刀铡细,面条微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
传统吃法有汤有干,臊子却只有豆腐,粉条肉沫,再调些油泼辣子辣,与蒜瓣一同吃起来,那叫一个舒服。
张博还在一旁喋喋不休,大家早已下箸飞快!
“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小云你怎么不吃蒜呢?!”
相里李把一瓣蒜递给马小云,而马小云笑着摆摆手,立刻被相里李一个白眼,不识货!面对大刀面的酸辣,此时再配上一口肉夹馍,那是相得益彰。这款所谓的胖女人肉夹馍用的饼都是用平底锅烙出来的,酥的掉渣,不过里面夹的肉是超级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香适口。再夹一段儿跟肉一块煮的猪肠味道更是绝美。
杨骁端过来的踅面厚且筋大,吃在嘴里非常耐嚼,配上油泼辣子,辣味悠长,令人回味,而大刀面,清香松软,光滑爽口与踅面正好一南一北,一阴一阳。
众人大块朵颐,不一会儿便将这桌面上的美食一扫而空,“18块钱不是很贵!”听着相里李与张烨轻声说着,张博微笑着点点头从服务员手里接过找零,放进钱包。
七人背起行囊,走出面馆,仿佛面馆一下就空荡了许多。杨骁铁军将托盘老碗还给踅面馆老板时,面对老板的热情邀请,杨骁微笑着抬起手,“好的!下次有机会,我们一定常来。”
看看时间,现在也不过才七点多一点,街道两边的人流还是比较旺,根本感觉不到明天就是除夕。
也同样有马小云等人装束打扮的游客,三三两两擦肩而过,大家都互相对视而笑。沿路上细心的张博专门为相里李的老爸老妈购买了老两口喜欢吃的,当地最具名声在外的水晶饼,引得张烨白眼不断,立刻遭到相里李镇压。
华阴特色美食水晶饼是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的特产,因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而得名。早在宋代,它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曾与燕窝、银耳甚至金华火腿齐名。现仍为陕西省的着名特产。
水晶饼选用上等白面粉、砂糖、冰糖、猪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它小巧别致,润香适口,油多而不腻,糖重而渗甜,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和橘饼清香。水晶饼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四周雪白,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的美誉,自古以来都是馈赠亲友和招待贵宾的上乘面点。
张博如数家珍一般将水晶饼的来历,典故等等做了宣讲,惹得店家不断点头,连包装用的礼盒都是从底下翻找最好的把点心装入,引得众人嬉笑不已。
走出没多远,张薄如发现宝贝一般小跑上前大家才发现,是一个穿着绿色军大衣军的小贩在卖菜,其中还贩卖一种此时季节非常少见的香椿,
“这是咱们这儿最有名的葱香香椿,炒鸡蛋简章美日塌咧!他怎么做到能够保留到现在的?!”。
张博兴致盎然的全都包圆儿了,也不过三四把,虽然价格比往常高出四五倍不止。葱兴香椿是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夫水镇葱兴村的特产,葱兴香椿属于红椿,由于生长的自然条件、气候、土质是最适地区,因而香椿品质十分好,枝杆壮实,色泽鲜红,气味芳香,鲜嫩可口。
“行了,万事通!你收假了就去毛遂自荐当个宣传大使吧!别回京城了!”
张博面对张烨的讥讽并不在意,还沉浸在香椿炒鸡蛋的幻想当中。
“兄妹两个就是这样,从小吵到大,我们都习惯了!张烨也就敢欺负欺负他哥而已!”
相里李挽着马小云的手臂亦步亦趋跟在喋喋不休的这对活宝兄妹身后,两人都是眉开眼笑,粉嫩的俏脸在黑色套头帽的映衬之下,尤为显目,引得周遭的人都不时看上两眼。
继续前行,就见远处的街边耸立着一个古色古香的茶楼形状外观的建筑,里面隐隐约约传来丝弦乐器声响。
“哎,杨潇!感觉没感觉这个茶楼跟你们那个德云社的很相似哦!”
马小云与铁军几乎同时惊喜得喊到,只见这座茶楼雕梁画栋,外延出来挑檐上挂着红色的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你们都忘了,那个茶楼就是相里官长找工程队修建的!当时还说要与其他茶楼不同,让人一眼望去就记忆深刻,我的图纸改的面目全非,喏!找到根儿了!”
“杨骁,别得了便宜还卖乖,现在你那个茶楼,谁敢说不好?!现在人气多旺!这里面讲究的东西多了去了!”
相里官长站在茶楼外面,驻足上下打量,不时频频点头。
此时茶楼门口树立着巨大的演出宣传画,其中大大的四个字立刻映入了众人的眼帘,华阴老腔!
“下来就是咱们此行的重头戏!嗯,”
张博仔细的看着上面的时间排定再看看腕中的手表,
“苍天保佑!又是刚刚好!接下来我请大家来欣赏一下,本地的土味摇滚!”
说着便取出钱包快步走到售票处,被相里李一把夺走,把抢过杨骁的钱包递了过去,张博楞了一下看着相里李关切的眼神,笑嘻嘻得购买了七张门票,
“哼!现在就开始护犊子了!”
“我乐意!管的着吗?!”
“嘻嘻,拿杨骁的钱换人情,相里,服了你了!”
三女嬉闹着在官长,铁军掀开厚重的棉门帘下步行而入。
众人一进场立刻就感觉一头扎进了柔柔涅涅的唱曲之中,此刻杨骁心头立刻泛起了异常熟悉的感觉。
葛大爷饰演的富贵那皮影戏幕后的唱腔,几乎是一模一样。
此时只见宽大的观众池里横七竖八的放满了黑色笨大的长条板凳,七七八八的当地人或是身穿五颜六色防寒服的游客都兴致盎然的看着舞台中央表演的皮影。
铁军一头就想奔向靠近舞台的位置,被张博一把拉住,挽着马小云前行的相里李也异常奇怪的扭头看着张博。
“等一下大戏上来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大家随着张博的指点,找了一个靠边远离舞台的位置坐下。
对于皮影大家都不陌生,基本在电视上都有看过。以驴皮或是牛皮雕刻出来的各式人物,在强光照射下将影子投放在薄薄的白幕上。
操纵皮影的人随着旁边唱词音乐进行表演,“现在的唱腔,”张博小声解说,“叫碗碗腔,你们听!”
只听得腔调绵软悠长,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尾音尤甚。此时演出的正是皮影戏经常上演的剧目神话传说,宝莲灯。
在咿呀咿呀的唱腔中夫妻临别,舅甥大战,劈山救母,基本都是减缩版,很多过程都是一笔带货,但大概的内容大家都比较了解,可以自行脑补。
很快,皮影戏便告一段落,后面的演出人员与茶社的工作人员协同,开始收拾舞台。
“大戏就要开场了,大家拭目以待!”
张博的话顿时挑起了众人的兴趣。
“接下来的表演,是只有本地才看得到的,叫华阴老腔。这个是华阴市双泉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族不传外人。牛逼吧!
而且,这种老腔非常追求自在,随性的痛快感。唱起来刚直高亢,磅礴豪迈!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的味道,被誉为黄土高坡上的最早摇滚!
铁军,你刚才还想坐前面,等一下你就知道他的厉害了!”
此时,舞台已收拾干净,待报幕员播报完节目后,便陆续走上了几人,都穿着当地特有的农户短衣装扮。
手拿乐器自然洒脱的,坐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板凳之上,乐器也不过是常见的胡琴,月琴。
手拿梆子,钟铃的表演者更是一屁股坐在地上!这种表演,这种随性的坐姿立刻引起了三位女性的注意。
就在大家安静之时,怀抱月琴的中年汉子突然大吼一声,“伙计们,准备好了么?!”
铜锣破嗓异常豪迈!周围的表演者立刻大声附和道,准备好咧!
于是几把简单的乐器,顿时热闹起来!
“女娲娘娘补了天,剩块石头就成了华山。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条犁沟就成了黄河”。“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呐,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呐,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呐。”!
随着精彩唱词,或坐板凳或坐地上的其他乐手,都在某个节点进行帮腔助唱,场面热闹纷呈。
此时,高潮来临!只见让大家开始摸不着头脑的乐队边上,一个无所事事的老汉手拿板凳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