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熟人(2 / 2)
苏惟生突然想起几个月前苏正良对几位已及冠的皇子的评价——“齐王暴烈、蜀王凉薄、赵王平庸、燕王阴险。”
可为何作此评价,苏正良却卖了个关子。
长年被忽视的皇子苏惟生从前见得不少,要么垂头丧气畏畏缩缩,要么张牙舞爪虚张声势、为自己找存在感,而在几次宫宴上见到的那位燕王,两者都不是啊!
“你有几分把握?”
小柱见他满面肃然,再不复方才的轻松,忙恭敬地垂首站在原地,
“回少爷,有八成。因为那位董先生,少爷也认识——至少听说过。”
苏惟生投去疑问的目光。
小柱接着道,“见到董先生之后,我便与樊大哥兵分两路,他跟着董先生去了燕王府,小的则回了那条巷子里打探情况。”
说着露出几分尴尬,“您也知道,小的随身带着马婆子制的药……”
董先生长得文雅,又是一副文士打扮,一看就是读书人,与行商平民居多、鱼龙混杂的太平巷格格不入。
所以十分引人注目,那附近的人家对他都有印象。
据说,董先生三年前就在太平巷置了宅子,只是很少回来住,跟邻居也没什么来往。
不过他生得文质彬彬,衣着料子都算中等,就让人惦记上了。
刘婶就是其中一个。
刘婶的夫家姓黄,在这一片住了好几代,据说附近十来间宅子都是黄家的。
黄家靠收租过活,家里还养了几个丫鬟,算是太平巷首屈一指的存在。
刘婶有个女儿待字闺中,有次从外头回来,刚巧碰见董先生,就此留了心,日日望着街口,就盼着能见一见他。
这番姿态瞒不过人,很快就被整天闲得没事儿干的刘婶给发现了。
刘婶自觉女儿生得花容月貌,嫁妆又丰厚,配个读书人也不是不成啊!
那书生打扮得是体面,但能在这地方置宅子的,定然也不是什么大户出身。
自家这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里的产业都要留给儿子,要是女儿能嫁个读书人,家里再贴补些,不就齐活了吗!
所以,刘婶也动了心思。
不过她不打没准备的仗,在丈夫面前硬是丁点口风都没露,自己私底下算着董先生回来的时间,暗地里观察了好长一段时间。
观察得久了吧,这心思也熄了。为什么呢?
因为刘婶觉得,那书生十有八九是贵人养的男宠——
书生每次回太平巷,都是偷摸着来与人私会的,那人还是个男子!
据刘婶所说,她注意到董先生那宅子平时都没人住,只留了一个下人看门,自己则每个月初十回来一趟。
为了就近观察未来女婿,刘婶就跟女儿偷偷摸摸在董先生家后院的墙根处挖了个洞。
洞前头还有花花草草和一些低矮的灌木挡着,藏个蹲着的人不成问题。
说到这里,小柱想了想,“刘婶说起挖洞的目的时,眼神有些飘忽,小的就知道她没说实话。后来找附近的人打听了一下她的人品——刘婶打的,应该是求亲被拒之后生米煮成熟饭的主意。她其中一个儿子的亲事就是这么成的。”
苏惟生点头表示明白,“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