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希望(1 / 2)
苏惟生用完饭就回了翰林院,宁老太爷又被熙和帝叫到御书房,“太傅觉得,派谁去闽都主管这事比较好?”
宁老太爷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皇上是想让苏惟生去?”
熙和帝沉吟道,“苏惟生虽然年轻了些,却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建议又是他提出并完善的,太傅不也常夸他能力出众么?朕私心里认为此事非他莫属。”
宁老太爷没开口,他知道熙和帝还有话要讲。
果然,熙和帝接着道,“只是他才入翰林不到一月,就这么让他放外任,朕有些舍不得。”
苏惟生才华能力样样不缺,当初拒绝将他点为驸马,就是想把他当作肱骨之臣培养。
眼下他年纪尚小,正好可以多历练历练,日后将他留给最心爱的儿子。
非翰林不入内阁,若是就这么放了出去,熙和帝担心若干年后苏惟生入阁时会被人诟病。
“岳西池那是西北情况不一样,事急从权。苏惟生么,没有政绩在身,若贸然提升一两级外放,怕是难以服众。”
况且世家向来对世家子宽容,对寒门子却巴不得拿个放大镜,盯着盼着他们出错,他怎能在此时给自己的爱将留下这样的把柄?
宁老太爷也不赞成苏惟生这么快外放,一是因为其本身的资质,二么,此子是淳于大哥的后人。
他希望苏惟生以后能入内阁,继承淳于大哥的遗志,在自己百年之后辅佐明君将大魏治理得更好。
如此,也弥补了淳于大哥生前未入内阁之憾。
他看了一眼熙和帝,“老夫倒有个更好的人选。”
熙和帝立即问,“是谁?”
“苏惟珏。”
“苏惟珏?”熙和帝回想了片刻,“是苏正良的长子?”
朝中官员太多,要不是常与苏正良下棋谈天,他绝不会记得一个外任的六品小官。
宁老太爷点点头,“正是苏祭酒的长子,如今在晋中任通判,皇上不妨查一查他的考核,年年都是上等。苏惟珏正值壮年,资历和为官的经验都不缺,年纪也摆在那里,总比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让人放心。况且苏祭酒得圣心是文武百官都知道的事,皇上要提拔一下他的长子也说得过去。三品以下的外任官,其他大臣也不会挑毛病。”
见熙和帝似有心动之意,他又加了把火,
“当初苏惟生家境贫寒、处境艰难,别说念书,连活下去都困难。是苏正良之父伸出了援手,也是苏正良之弟一路悉心教导。这孩子是个仁义的,这一路走来,多少人欣赏他的资质想收他为徒,都被他拒绝了,可以说他就苏正文这么一个老师,还只是个小小的秀才。”
“只是苏正文之子资历太浅,无法服众,否则倒是最合适的人选。苏惟生虽是旁支,说来其实与苏正良亲如一家。皇上选苏祭酒的长子,想必他心里也是乐意的。”
熙和帝轻轻颔首,苏惟生过去的事他听苏正良提过,只是那老头子只说了苏惟生自己如何如何努力,对自己父亲和兄弟的出手相帮却是只字未提。
“倒没想到还有这一节。苏惟珏么,这资历听着也合适,回头朕再琢磨琢磨。”
宁老太爷知道有戏,也没再劝,只叹了口气,“说起来,这孩子也算老夫看着长大的,与我那外孙情同手足。他聪明、睿智、仁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初正是因为看重他,老夫才会为阿池定下这门亲事。皇上方才说要培养他,我很是欣慰,还请皇上在我百年之后,仍能善待于他。”
萧家欠淳于家良多,回报给淳于大哥的后人本就是应该的。何况自己说的也是事实。因此对于小小地算计了熙和帝一把,宁老太爷并不觉得愧疚。
熙和帝半点没犹豫,“朕会的。”
在他八岁时,那件事的风声还没完全过去,他的处境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