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文会(二)(1 / 2)
那名举子的观点与张嘉树相似,也觉得为官之道,“德”之一字最为要紧。
这位上台之后便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听得台下的人频频点头。
白修竹忍不住看向张嘉树,“大哥,此人的辩才都快赶上你了!”
张嘉树不置可否,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转头问苏惟生,“要不要上去试试?”
他是知道苏惟生有意在文会上开始展露锋芒的,而岳西池等人来前便说过,只是来看看,并无参加的意思,所以他也没问。
苏惟生但笑不语,如今文会才刚刚开始,贸然上去只会被大伙一起挑毛病,上赶着干什么?多听多看方为正理。
既是辩论,当然要有来有往。
很快便有另一个人上台,苏惟生认出来,是整日跟在林杰屁股后面的谭翼新。
他觉得“行”更重要,但无论文采还是口才,都无法与第一名举子相比,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立场都不大坚定。
何轩摇了摇头,“此人已经输了,过不了多久就得败北。”
张嘉树和白修竹都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果不其然,在周边众学子的频频发问之下,谭翼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退回去时如同被斗败的公鸡。
他回去之后,还有人不屑道,“胸无三两墨,这点斤两也敢来哗众取宠!”
所幸“行”之一派也不是没人,谭翼新下去之后,又有一名举子站了出来。
他口齿伶俐,没理的地方也能说出几分歪理,苏惟生心道,这倒是个歪理邪说的好人才!
只是,大魏朝以“仁德”治天下,大部分学子还是与张嘉树观点相同,认为“德”最要紧。偶有相反的,也拿不出什么真材实料,初听觉得有理,仔细琢磨起来却又经不起敲打。
“德”之一派则截然相反。
人多势众不说,还有古往今来流传青史的众多孝廉与大贤者可用来引经据典。于是越到后面,辩论便愈发呈现出一面倒的趋势。
最后,一名“德”派的举子意气风发地问到,“谁敢来辩?”
张嘉树微微一笑,扭头看向苏惟生,“苏贤弟,现在可到时候了?”
苏惟生饮下最后一口茶,拱了拱手便站起身,朝大堂中央走去。
他一站定,场中便是一静。
过了一会儿,有个书生大声嚷道,“这文会凭的是真本事,别以为年纪小又长得俊,旁人就会让着你!”
苏惟生挑了挑眉,淡淡一笑,在素雅青衣的衬托之下,更有了几分“公子无双”的风流之态。
他看向那名书生,“多谢阁下夸赞。”
那书生下意识反驳,“谁夸你了?”
苏惟生含笑道,“长得俊,难道不是一种夸赞?”
书生冷哼一声不再说话,倒是苏惟生从容大方的态度,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赏。
对面的学子道,“废话少说,速速来辩。”
苏惟生点了点头,“请问阁下,倘有一官员性情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上孝父母,下安黎民,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不与贪官同流合污,此人可算有德?”
对面的人一怔,随后眯了眯眼睛,这个例子怎么听都像是为“德”派做嫁衣,这人到底还是年纪小,太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