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诗会(2 / 2)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念完便拍手称妙,“全诗引用岑嘉州(岑参)与庄子《逍遥游》中对姑射真人的描写两则典故,看似咏物,实则喻己,最是切题不过!妙极,妙极!”
举子与围观人群中的书生和一些下人也连声附和。
赵怀瑾却微微躬身行了个礼,目不斜视地回了座位,仿佛受此盛赞的并不是自己。
苏惟生心道,这人怕是早习以为常了。作为闻名京城的少年才子,得两句夸赞想来已是家常便饭,怪不得赵怀瑾一脸云淡风轻呢。
第二个交卷的却是那名身形羸弱的麻衣男子。
“咦,怎么是他?”
苏正文对那举子有些好奇,便望向声音的来处,却发现是个长得人高马大的布衣汉子,“这位兄台,你认识那位……”
那汉子也低声道,
“认识啊,怎么不认识!这小子去年年底就住到了城外五里坡那间废弃的破庙里。我就是那附近村子的,有时候会去那庙里歇脚,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他姓王名栋,苏南郡人,说是家里只有个病老娘跟个小妹妹。”
说着砸吧砸吧嘴,“我还是头一回见着过得这么惨的举人老爷呢!”
寻常举子再怎么穷酸,一两件像样的衣裳还是置办得起的,这位嘛,那袖口还有补丁,下摆也破了个洞,也不知是怎么弄的。
苏南?那不就在……南陵的隔壁?苏正文正待细问,主桌那边就传来叫好声,竟是看起来最为内敛的陆翰林,
“这首写得好!”神色比看到赵怀瑾的诗时还激动。
有多好?不止旁人好奇,连赵怀瑾也微微侧目。
陆翰林也并未令众人失望,一边将写着诗的纸张高高举起,一边高声念了出来:
……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出自明.唐寅《把酒对月歌》)
邢博士白皙的面庞也涨得通红,“句句不离太白,却句句不离自我,倜傥不群、超然物外,好诗!好诗!”
苏正文轻声道,“虽有些狂妄,但其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太白,以其人之风还咏其人,此诗最妙之处,就在于古今同调啊!与之相比,那位赵公子的诗前面倒还好,后头几句,未免有谈道论教之嫌,有失大气。”
周围有的书生陷入深思,有的却不屑地朝这边看了一眼。
苏惟生对那位北直隶解元颇为好奇,便一直在留意他的动静,见王栋的诗得到两位主持者和大伙的高度赞扬,便下意识望了过去。
只见赵怀瑾先是闪过一丝讶色,转而却似是想到什么,微微一笑,再次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