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开拓(2 / 2)
作为一个有心人,他太知道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了。
首先是权势。
当朝太尉,官居二品,深受皇帝信任。
然后是财富。
在江南,皇家远洋贸易司所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朝廷的衙门口。
那是无数远洋巨舰的集合,是无尽财富的象征。
“我知道你已经收拢了一批人,有自己的信仰。但请相信我,一旦你们想做点什么,不出一年,必然灰飞烟灭。你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远无法与朝廷抗衡。”
“现在我给你的机会,既能实现抱负,所承担的风险又小得多,我认为你没有理由拒绝我。”
方腊确实心动了:“让我考虑考虑。”
这是方腊最后的矜持。
他迫切想改变命运,身体里流淌着狂放不羁的血液,注定不甘人下。
傅斯年的方式不像招揽,反而像一种资助。
在往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大批疍民向崖门海域汇聚。
只因为一个消息在船只、水排上疯传:朝廷要给他们一个身份。
疍民在水面上漂流了几百年,从不曾被任何朝代承认过。
这个族群延续至今饱受苦难,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傅斯年回东京向赵佶请旨的时候,基本没受到任何关注。
一直不安排这个群体,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需要的钱粮、土地不计其数。
历代王朝不是不想安排,而是管不起。
现在有傅斯年做背书,安置的地点都在海外,本就不属于朝廷,又不用朝廷出什么钱,只是给个名义,官员们是不在乎的。
依托傅斯年旗下发达的物流业,疍民收获的海产有了稳定销路。
另一方面,大量物资被运往琉球。
此时的琉球又叫夷州,就是后世的宝岛。
在傅斯年的援建下,疍民在琉球建立了基地,开始大量开垦荒地,并在岛上种植甘蔗,制糖将成为疍民今后的支柱产业。
同时,琉球将作为中原的货物中转站,成为对倭国贸易的前沿。
傅斯年的金融大计,目前就缺最后一环——贵金属。
倭国多火山,盛产金银,将是大宋最好的补充。
提到倭国,傅斯年终于想到该如何安置那些着名的奸臣了。
搞破坏、刮地皮,这些人都是一把好手,既然本性难移,只能请他们去别国祸害了。
倭国此时还是白河法皇说了算,收到宋朝的通商文书十分惊讶。
因为国土狭小,又多自然灾害,倭国人从骨子里就向往大陆,即便是盛唐时期,也曾有过野望。
但唯独在宋代,始终没有过倭国登陆的记载,这还要从他们的内政说起。
因为皇权的逐步衰弱,倭国进入了院政时代,权力逐步从关白、摄政,转移到了幕府手中。
白河从天皇退位为上皇,又出家成为法皇,就是因为权力斗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