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 > 第28章 重提蔡确

第28章 重提蔡确(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华娱重启千禧年代  我夺舍了隋炀帝  她是神明轻点哄  无敌老祖:族中后辈皆大帝  戴天理:徒儿,你已经无敌了  三家恩仇聚一身  我一女鬼,你让我挑战规则怪谈?  闪婚后,发现老公是豪门继承人  娱乐:徒手擒蛇,你说他是小鲜肉  人在聊斋 

赵煦很满意现在朝堂的高官,更满意这个新任户部尚书蔡京,蔡京一句发言解决了他心中最憋屈的一个郁闷,也扫清了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

赵煦一直觉得关于和议他是有责任的,和议签订是他同意的,那会高太后根本不能理事,但这不是他的初心。朝堂最后廷议他在,他还是同意了。后续不管对西夏如何,这始终是一个污点。他亲手签下的协议自己主动撕碎?!

现在有个人解释得很清楚,高太后没有撤帘,那份协议是高太后的遗产,法理上是。至于心里,赵煦觉得更是,他只是不想那个时候折腾出事情。

煌煌史书记录也该如此,元佑八年八月,宋廷和西夏达成初步和解。同月,西夏大举进犯麟州,官家赵煦亲政是元佑八年九月。

韩忠彦内心苦楚,范纯仁等人已经离开朝堂,和议当时在政事堂是个极其重要的事务,如果加上官家的背书,哪怕今天,关于放弃四寨的事你可以说是错误,其他追究不会严重。从放弃四寨到最后和议达成,这本就是元佑的完整策略,这是一个闭环。哪怕宋夏再次发生争端,始终有个节点说法。

韩忠彦与当年之事无关,作为现任枢密院院事,他却是希望这事不要再行争论,他也是赞成息兵的。

官家赵煦不再支持那份和议,闭口不提现在。韩忠彦已经没有人支持,刘奉世已经退出朝堂,谁都清楚不管他是否自辩他都回不来了。

章惇一锤定音:“臣请从重追究陕西弃守四寨之事,以慰当年大宋无数将士的鲜血,以慰后方殚精竭虑的官员,更慰神宗劳心劳累的十年苦心经营!”

当加上最后神宗,堂下没有人再吭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神宗在位,富国强兵,就为一劳永逸解决西夏边患,那的确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果,虽然不完满,却是遗产。

堂上坐着的赵煦眼圈有点红,那是他父亲用命换来的啊。

……

陕西一事的责任人出来了,主犯就有11人,其中司马光、王彦博和范纯仁赫然在列,另外还有更多的从犯。主犯的罪名很重“挟奸、罔上”,从犯的罪名是“暗不晓事、妄议”。

贬制诏书迟迟未下,中书侍郎李清臣不肯。(旧党有君子,新党一样有。)

李清臣认为西夏弃守有错,但罪名这么定超过了事件本身,这是一个错误的政事,因此把当年全部旧党大臣打入奸佞说不过去,把论政中支持弃守的人定为妄议也太重,那以后大家都别说话好了。

李清臣没有找章惇商量,章惇性子刚愎,他对苏轼等人的态度就表明他不会放过,这的确是个错误,那他更不可能放手。

李清臣直接上奏官家赵煦,旧党政策误国,元佑变政是大错。如果要追究每项政事,那当时的官员几乎能一扫而空,方向都是错的,后面的人干什么错什么。绍圣重述神宗新政,政事堂持旧制群相已然外出,现在就当集中精力推行新法。至于过往政务,封存就好,实在不宜过多折腾。

李清臣借用的就是“车盖亭诗案”,蔡确的死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这真的是死于岭南放逐的第一个大宋宰相。元佑借用蔡确一案,清洗新党牵连百人,今日这事如此论定,又是一场朝堂大动荡。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豪门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穿越到三国一统江山 假太监:从女帝寝宫开始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逆天驸马爷 国运游戏,熟知历史的我赢麻了 风流小太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