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文会开始(2 / 2)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得和姜陵一样,全程参与到文会之中了。
“他与您一样,都位于荷花溪的末流作为压轴,专门负责前面文人无法应对的题目。”
听到这里,再结合慕容衫亭所宣布的规则,姜陵大概就懂得本场文会的流程了。
简单的来说,在文会的前中期的阶段,姜陵和诗君根本就不需要出手,任由其他文人正常进行文会就行。
直到出现前面文人无法完成题目,觞杯流到了荷花溪的末流,才会由姜陵或者诗君出手作诗。
而每当两人作写出一首诗的时候,前面的小组就必须要减去一人。
等场上的小组人员都没了之后,方才会轮到姜陵和诗君两人的一对一对决。
这样,既能够给正常参与文会的读书人正常的体验感,还能让两人的巅峰对决作为压轴大戏上演。
在此过程中,没有人考虑过两人也完成不了命题的可能,似乎两人命中注定,必然走到最后。
文会即将开始,参与文会的读书人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激动之色,陆陆续续,成群结伴的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区域。
姜陵和诗君也起身走到了荷花溪的末流,相对而坐,遥遥相望,却只能互相点头致意,没有心情闲聊。
准备就绪后,文会很快就开始了。
为了保证绝对的公平性,在荷花溪上流投放觞杯的乃是学宫之内,德高望重,主修儒家礼学的一位老教师。
在一双又一双眼睛的注视之下,这位老人在荷花溪上慢条斯理地放下了一块盘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五只倒满了苦酒的觞杯和一张写了题目的白纸。
本场文会的大主题自然是有关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文体不限,只要擅长,诗词歌赋皆可。
只是所作的作品当中,除了要点“重阳节”这个大主题,往往还需要包含白纸上的小主题。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考验读书人的临场作诗能力,避免有人提前准备,这样的文会形式其实并不罕见,但凡是有规格的大型文会,基本都会采取类似的手段。
只是第一道小主题会是什么呢?
无数人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探头看去。
虽然距离遥远,但姜陵目力惊人,文灵已成,所以即便相隔数百米,也依然一眼“看”到了上面的文字。
——“黄花”。
估摸着是为了抛砖引玉,炒热气氛。
第一道题并不算难,只要作品中带有“黄色的花朵”即可。
而恰好,重阳节的象征,“菊花”中给人最多印象的,便是黄色。
果然不出姜陵所料。
但凡是那觞杯流过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小组,都往盘子上扔去了一张认为自家小组作的最好的作品。
当盛放着觞杯的盘子流到姜陵和诗君面前的时候,每一个小组都写好了作品,根本就不需要两人出手。
女帝忽然开口说道:“既然都写出了作品,那便由姜镇国与诗君两人看过诗作后做决定,留下一首作的最好的作品吧。”
“至于其他小组,各淘汰一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