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商税(1 / 2)
这还没算上给先生的束修,读书人穿的衣裳也不同。
加上吃饭,越长大,要看的书就会越来越多,花销就会更多。
不住在京城的还得入京赶考,到时候又得费一笔银子。
朱瞻基沉声道:“你这也太贵了,北平普通书斋最好的文房四宝,都才只收一贯钱,为何你们要卖两贯,我瞧着,你们也没比北平的好。”
同一样东西,凭什么要多出一倍的价格?
掌柜:“……客人,你到底买不买?”
看着穿的,人模狗样的,这怕不是来找事儿的吧。
“不好意思,掌柜的,我们不买了。”
景舒忙上前拽着小朱离开,离开店铺后轻声解释道。
“老爷,读书用的本来就很贵,各郡县收的赋税也不同。
商家要挣钱,就只能把赋税都加进去,让百姓来付这个钱。
更何况,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别的地方运过来的。
路上打点差役,住宿,吃食,伙计的辛苦钱,哪样不要钱?”
在一个县做生意的,价格不可能相差太远。
所以,肯定别的店也是卖的这个价。
大明的商税很低,只有三十税一,但对商人来说,商税只是税务成本很低的一部分。
各种临时加派的税收,还有各目繁多的杂捐才是税收大头。
比如说天干了,朝廷让地方政府想法子赈灾,官员拿不出钱,那怎么办呢?
让地方地主豪绅捐啊。
皇帝要打仗,或者要去干嘛,让地方上交税,地方官交不出来。
农民身上的钱的压榨干净以后,还是不够,怎么办呢?
欸。
那就杜撰一个税种出来,让商人们交税,满足上面的要求呗。
又或者说,官员俸禄不够,想找个正当的由头贪,就这么办呗。
那种大的商人,背后都是有靠山的。
所以,官员只能去为难这种没有背景,但是又有钱的人家。
这些商人就只能把杂七杂八的,和商品的成本加在一起,再卖给百姓了。
说来说去,绕来绕去,苦的其实还是百姓。
小朱抿着唇,心里是浓浓的不悦,朝廷从永乐十九年起,打仗就没用过户部的银子,也没催过地方上税。
各地有灾,朝廷也没有让他们自己去想法子,都是第一时间响应的。
那么,这些地方官加的税,都收到哪里去了?
他心底琢磨着,等自己回去以后一定要打击隐形税。
“去查,真阳知县的名望如何?我们先往府城去看看。”
他倒是要看看,是只有真阳县如此,还是整个府都是如此情形。
景舒知道这家伙心情不好,也没打算安慰。
还有那么些的路程呢,她得找个舒服的姿势,小睡一觉。
朱瞻基看不得她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忍不住伸手捏住了妻子的鼻子。
“你相公心情不好,你还睡得着?”
不安慰安慰吗?
景舒翻了白眼,把猪蹄子从自己的脸蛋上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