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随身库房(2 / 2)
“哈哈,还有谁!”李文双手插腰仰天长啸。
原本还担心自己这具身体太过虚弱,又碰上饥荒,可能会被饿死。
现在看见库房的货物,李文瞬间感觉到无比幸福,老子又活了,有盼头了的感觉。
看到饭桌子上已经坨了的油泼面,肚子合时宜的咕咕叫了起来。望着坨了的面条,李文从未感觉到如此的美味了。
急匆匆跑过去,三两下把拉进了肚子,再喝上一口地上的扔着的冰镇可乐。
“真是好满足啊!”
吃了一大碗面条,李文感觉六七分饱,再看看桌子上的大锅盔和油泼辣子,又是口水直流。
“白面馍呀!”
李文原身的记忆里,已经很模糊了,好像好多年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
拿起一片锅盔,夹上油泼辣子美美的吃了起来。不过现在这具身体太虚弱,李文也没敢多吃,吃太多容易吃坏肚子。
看着四周,李文心里不禁美滋滋起来。
自己这一仓库物资,可都是硬通货啊!比钱还实用,李文不禁感慨自己牛皮。
“以后自己不会愁车贷、房贷,和娶不到媳妇啦!
看来,老天爷给我重生的待遇还不错。”一想起这些,李文心里就乐开了花。
茶足饭饱,李文也闲了下来,开始在库房闲逛,仿佛国王巡视着自己的士兵。
一排排码得整齐的货架。饮料、牛奶、汽水,辣条、面包、饼干,零食饮料应有尽有。
李文逛着逛着,又忍不住哈哈大声笑了起来,没有什么人能体会到他现在的心情。
走进库房旁边的小厨房,里面平时做饭的家伙事都还在,一应俱全。
面缸里还有满满一缸接近百斤的面粉,角落里还扔着一袋刚开封口的五十斤大米,以及一些杂粮五谷。
“嘿嘿!不错。”
有了厨房这些粮食,李文就不用整天吃零食喝饮料了,那样不健康。(只能说人都是吃饱了撑的,你一天不吃饭你看健康不健康)。
到时候外面的饭不够吃了,自己可以进来改善一下伙食,顺便给家里节省点粮食。
看着库房的大门,李文思考了一下,跑过去验证了一下。可是李文手一碰大门就被弹了回去。
“唉!回不去了。”
还以为打开门可以走出去呢。那样自己就成了两个世界的倒爷,那更牛了。
“算了,人不能太贪。”
有这么一个大库房也算是对自己的安慰吧。
李文坐在院子里伤感了一会。听到脚步和呼喊声,李文暗道不好,应该有人进来房间了。
心里默想出去,李文刚躺好门就被大力推开了。
“哥哥,哥哥你怎么啦?听二狗说你被太阳晒晕了。”外面传来孩童的喊声。
李文转头一看,是自己的弟弟李民和妹妹李娟,两个孩子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
李文心里笑了一下,暗道:“以前的四爷爷和小姑奶奶这会还挺可爱。”
老四李民和老五李娟现在一个八岁一个五岁。
两个小家伙皮肤晒得黝黑,瘦得和麻杆似的,一身满是补丁的褂子穿在身上很不协调。
李文记得这是自己和姐姐李丽穿过的衣服,因为他们已经长大穿不上了,母亲王春梅就改了改让两个小的穿。
现在家家户户都这样,大的穿了小的穿,补丁套补丁,有的人家甚至就一套衣服,平时轮流着出门穿。
由于个子比较矮,老五李娟此时努力的踮着脚,满脸关心的趴在满炕沿上。
“哥哥你好点了吗?”小家伙满脸关心的问道。
看着两人满手的泥巴和小表情,李文笑着在两个小脑袋上抚了一下。
“哥没事了,就是天气太热了没有水喝才这样的,这会已经好了,你们不用担心。”李文笑着说道
小萝卜头李娟听后急忙道:“哥哥,那我去给你倒水去。”说着,就要往外跑。
“小娟你回来,哥刚才喝了两大碗,你看看哥哥的肚子,喝得饱饱的。”李文赶忙叫住妹妹
老五李娟一看李文肚皮,惊道:“哥哥,你的肚肚好圆啊!和隔壁家霞姐肚子一样,好像有小弟弟了。\
李文一愣,回过神,三人都欢乐地笑了起来。
“来,喝蜂蜜水,刚刚我头晕,咱婆给我冲了蜂蜜水,我没喝完,给你们两个皮猴子喝!”李文看两个弟弟妹妹跑得气喘吁吁笑道。
“我们不喝,哥哥你多喝点,等你好了晚上给我们抓知了吃。”小李娟萌萌道。
听到李文说甜甜的蜂蜜水,小李娟咽了咽口水,但还是拒绝了,李民也急忙表态道自己也不喝。
听得李文一阵感动,抚了抚炕头的两个小人指着自己肚子道:“你俩赶紧喝吧!哥都吃饱了,看我这肚子,实在是喝不下了。
你们干净喝,一会隔壁九叔家李强来看见就完了。”
“不给坏李强喝,他今天还给我脖子放虫子了。”小李娟气恼道。
两个小屁孩,这才你一口我一口把剩下的半碗蜂蜜水喝完了。
“真甜啊!要是每天能喝到蜂蜜水该多好。”小李娟喝完水后感叹道。
李民虽然八岁了,很调皮。但是很护着自己的妹妹,大部分蜂蜜水其实都让小李娟喝了。
李民哈哈一笑:“咱家就那点蜂蜜,都给你喝了咱婆不揍死你,不过这蜂蜜水是真的甜。”
李民砸吧着嘴说道:“哥,啥时候咱们去找个蜂窝,掏了蜂蜜,那样就能多喝了。”
说着,小家伙憧憬起来。
李文心中感叹,这个时候的孩子要求是真不高啊,一颗糖果都是奢侈,一点蜂蜜水都很满足了。
“你俩这泥爪子弄得到处泥巴。一会就要吃饭了,小民赶紧带妹妹去洗手,小心咱妈回来收拾你们。”李文看着泥猴子一样的两人催促道。
两人一听挨打,立马向屋外跑去。
现在是农忙时节,一天三顿,两顿稀的一顿干的。一天就靠中午这一顿干饭,所以孩子们都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