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郑立冬的处理结果(1 / 1)
中午吃过了午饭,当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心情吃,工会的人才到,为啥来的这么晚呢,很简单,厂里在做工作,应急飞剪作为一道安全,所有的工人都是有同理心的,今天是贾东旭,明天有没有可能就是我呢,所以工会去参与调查的时候,这些工人也就实话实说了,但是组长却隐藏了他没有复检的责任,现在的安全事故调查人员,并不专业,他们也认为一开始的卡钢就是意外,而且贾东旭是在飞钢的一开始就被击倒了,所以说哪怕是应急飞剪正常工作,也保不下他来。但是事情是这么个事情,理论上,工会还是要给贾东旭的家属说的。
厂里就做的这个任务,还是老办法,就是一定要把这件事压在车间里,这要是闹大了,从杨厂长,到车间主任,到安监,到工段长都有责任,甚至所有的组长都有知情不报的责任,全都要挨处分。所以这件事,厂里要内部处理,第一件事就是劝说工会,不要把这件事闹大,一切都是意外,卡钢是意外,应急飞剪失效也是意外。这件事牵连的人可就多了,其中大量的组长,工段长都是工人,最后在一群人的劝说之下,工会负责调查的人才答应不会给贾东旭家属说应急飞剪的事情,毕竟就算是它正常工作,贾东旭也救不下来。但是要求所有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厂里在内部要进行一定的处罚。
处罚不是处分,这些人逃过一劫,由于劝说的时间太长,所以工会的人到的时候都已经下午了。第一步就是先给车间主任交接工作,并且向秦淮茹和贾张氏说事故经过,总之一切都是意外。在了解了贾家的情况之后,立刻做出了处理结果,贾东旭如果抢救回来了,那么在医院里的一切花销,厂里承担,并且按照全勤支付工资,直到贾东旭返岗,或者病退。这么一来,贾家就等于用贾东旭的定量养活全家了,压力会小很多,至于补偿,等贾东旭好了之后再说。如果抢救不过来了,贾家的情况,工会也会酌情商定,给予更多的补偿。这实际上也是工会和厂里妥协的条件之一,那就是在经济方面给予更多的补偿,否则其他的工人会有意见的。
秦淮茹对于这方面咱是没有说话,因为她不懂,自然要找个明白人问一下,她的目标就是易中海。而易中海呢,由于厂里压下了消息,他还在机修车间指导徒弟呢。这边贾东旭如火如荼的抢救,另一边,郑丽春和她二嫂终于在韩书记那里得到了准确的答复,基本上按照郑丽春的要求来,但是有两个条件,一是所有的经济补偿全都按照最低标准来,另一个是就是严格按照厂里定下的基调,不要乱说话,郑丽春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至于工作,由于电工是一个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郑二嫂自然不能去干这活,所以进行了调岗,在郑丽春提议,郑二嫂同意的基础上调整到了行政工作上来,并且成了一个远离一切风波的统计员,归劳资科管理。
郑二嫂为啥同意呢,索然说行政人员不能接班,但是郑丽春也说了,到时候送孩子去当兵,郑二嫂对于郑丽春的人脉毫不怀疑,看看红星厂多少人和他打招呼就是了,而且她和孩子可没少吃人家送给郑丽春的东西,事实上大部分都是郑丽春找她闺蜜换的。而且郑二嫂是接工龄进厂,带着六七年工龄,自然不是从行政三十级或者二十九级开始算的。再加上郑立冬算的是因公牺牲,享受烈士待遇,所以她的定级定到了二十六级。
为什么厂里会这么快妥协呢,主要就是贾东旭那边问题太复杂,这边不认怂,要是闹起来,保不齐那边会出什么事,所以杨厂长认怂了,要求从快处理,并且不让家属乱说。具体话术都给出来了,第一就是郑立冬是怕耽误厂里的生产,怕一旦断电,需要耽误的事情太多,主动决定带电作业的。这是能给他定因公牺牲并且享受烈士待遇的基础,如果说是有人让他这么干的,只能说是殉职,而且各种待遇都要降低,因为要追责责任人。
虽然郑立冬的行为并不可取,但是厂里念着他也是一心为厂里好,再加上人死为大,所以厂里准备给他申请烈士,但是被家属阻止了,说是这种不安全的行为不值得鼓励,如果申请了,对其他工人是一种误导,所以厂里也放弃了,但是却答应从优补偿,一共补偿二十四个月的工资,十二个月合并丧葬费和其他补贴一次性发放,共计八百元,外加一部分票据。之后三年每个月给十八块钱,其中十六块钱是十二个月工资分三十六个月发放,两块钱是孩子的补贴,三年后每个月给两块钱的补贴,如果孩子去的是子弟学校,则学费全免,如果去的是地方上的学校,则每年给予十块钱的补贴,这十块钱含五块钱的学费,每个学期两块五毛钱,和五块钱的书本费,到了初中,厂里要出面帮忙申请甲等助学金等等。
钱给的不多,但是名给够了,当然也不会说什么向郑立冬同志学习的话,厂里只会给开一个小型追悼会,并且在红星厂公墓设一个衣冠冢。因为郑丽春在和郑二嫂商量之后,决定进行遗体捐献。打的旗号是郑立冬以前的想法,总之就是我既然要图名了,那就直接图到底,怎么好听怎么来,虽然尸体已经放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在这个人死为大的时代,主动进行遗体捐献的还是比较少的,反正上午京城医学院在拉走的时候,千恩万谢的,还说一定会给他们公社去感谢信和公函。
这姑嫂两个的狠辣,也吓到了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这也是厂里为什么会妥协的原因之一。可以说,郑丽春和郑二嫂为郑上游叠满了她们能做到的buff,再多的她们也争取不到了。然后双方在工会见证之下,达成了赔偿协议,双方两清,这个月,会按照整月给郑立冬发工资,郑二嫂在下个月一号开始之前来报到就行。
郑二嫂对于郑丽春这种一切求名的行为非常理解,如果说这些抚恤和补偿都不是必须的话,她甚至可以放弃这些东西,只求一个接班,最近这几年,名声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她们可都一清二楚。所以对于郑丽春的操作,她非常的支持,一点意见都没有。
两个人也没有遗体可以处理,所以自然就这么走了,留下了一群不懂郑丽春操作的人,在这里感叹郑立冬遇人不淑,媳妇也就罢了,毕竟是外人,外姓嫁进来的,可是郑丽春可就是实打实的亲妹妹,居然就这么把遗体捐了,虽然说是郑立冬个人意愿,但是媳妇和妹妹居然连迟疑都不迟疑,真是太冷心冷情了。捐了之后会怎么样,他们也清楚,供学生解剖之后,很有可能还有部分器官会被做成标本继续培养一批批的学生。
郑丽春拿着郑立冬的补贴工业券拐弯去街头的百货商店门市部预约了一辆自行车,排队排到两个月以后了,现在没货,不是她们不想去别的地方买,而是除了几个特殊商店,现在都没货。但是就是这么排队,轮到她们的时候,也没买上,因为涨钱了。到了八月份,由于市面上大规模供应工业券的原因,而大家都喜欢把有限的工业券集中到买大件上来,导致了自行车,手表之类的可以凭借工业券直接购买的大型工业品供不应求,排一两个月的队都是常事。严重影响了工业券的信用度,所以在几个销量比较大的城市,进行了大提价,一辆普通二八自行车由原来的一百六到二百一不等,一下提到了六百五十块钱起步,这个价格一出,东西供应立马就平衡了,没什么人买了。说白了就是牺牲货币信用,来挽救票据信用,至于所谓的国家没钱了,要破产了,那是开玩笑的,我们的国家形式,就决定了她不可能出现西方那种对人民不负责任的破产行为,再说就几个大城市自行车涨价,又不是全国性的普涨,涨价之后,购买量急剧下降,又能回收多少货币。
(前面出现了一个重大错误,自行车票,不是62年取消的,而是64年,62年取消的是工厂配发给职工的,也就是应该给自行车票做奖励的,变成给对应的工业券,个人没有渠道获得自行车票了,但是公家买公车还是上级统一配发的自行车票,只是有一部分流到个人手里了,在当时相比工业券,自行车票具有优先购买权。我把自行车开始不限量供应这句话理解错了,直到最近查62年自行车涨价的原因,才看到了这一段,抱歉。但是从65年到73年,京城等大城市确实是没有自行车票的。)
郑丽春和郑二嫂回到家的时候,去刘乐乐那里领孩子,然后给了半斤粮票和两毛钱,虽然刘乐乐不要,但是闫阜贵却乐呵呵的接下来了。没错,闫阜贵又双叒叕早退了,现在学校管理就这样。刘乐乐打听的时候,郑二嫂虽然不是云淡风轻,但是也绝对算不上特别悲痛,毕竟在外面还要演一下,在大院,谁不知道他们两个关系那是相敬如冰啊,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