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他,再也碰不到她了(1 / 2)
第二堂课的铃声响起后,孩子们纷纷来到教室里站好。
“好了,我们开始上课!”路桥川清了清嗓子,对孩子们说道:“上堂课我们讲解了「感受」,刚才我谈了我看到你们后,我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我的心理活动。现在请你们谈你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
“我们总要有个话题,我们今天也来围绕着一个话题︰你喜欢作文吗?”
“大家喜欢作文吗?一定要实话实说,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路桥川笑着说完后,走到了教室里孩子们的正前方位置,等待着孩子们的回答。
前面第三排有一个可爱的小男生举手说道:“有时喜欢作文,有时又不喜欢作文。”
路桥川笑着问道:“什么时候喜欢?什么时候不喜欢呢?”
“心情好时,800字的作文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好。”这个小男孩兴奋地张大了嘴巴。
“一气呵成,有才!”路桥川给他比了一个大拇指。
“但是,如果心情特糟糕,300字的作文会一边写一边玩。”小男孩一边不好意思地抠了抠脑袋,一边小声说道。
路桥川听完后笑着调侃道:“心情不好别说写作文了,看谁都不顺眼,是吧?”
在场的学生听完后都哄堂大笑。
路桥川看着那位同学满意地点点头:“刚刚那位同学的回答,确实是实话实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这要看心情。心情好能写,心情不好不能写。”
倒数第二排有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举手说道:“我是有内容可写时,写得就好,比如写自己和小伙伴玩跳房子的经历。”
然后这个小女孩低下了头说:“有时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我没经历过,我就没有词可写,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
路桥川接着她的话说:“不错不错,你会写不出来也是正常的哦,因为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我们生活体验丰富,就有话可写。”
“但如果有时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对我们来说没有相关的经历,我们很容易就会迟迟下不了笔。”
路桥川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悄悄思忖着。
对于这些山区里的孩子们,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所以这些孩子极少有外出旅游的机会,难以有效地拓展知识面。
再因为父母本身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孩子极少有机会能大量阅读到课外书籍,所以没机会从书本中汲取到足够的精神食粮。
因此,作文教学本身就是难上加难,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路桥川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作文的题目上,他在思考,如果作文题目能够顺应儿童的心理,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作文题目,那孩子们应该能够写好一篇作文。
路桥川又想到孩子们的下一节课,正好是肖海洋的体育课,那时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于是他决定就地取材。
路桥川想好后,就向孩子们宣布着今天的作业:“下一节就是体育课,咱们今天的作业,就是以你在体育课上玩耍的内容,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孩子们听完后,都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接下来的时间里,路桥川带着孩子们朗读和学习了古诗,学习的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两首诗词。
而教室里的孩子们,丝毫没有因为站着上课而辛苦,也许是书中的知识让他们暂时忘记了疲劳,也许是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
细心的路桥川观察到,孩子们手上的书本都已卷了边,依稀可看清“语文”二字,是上届的哥哥姐姐们留下的,还是山外好心人士捐助的?这些已不得而知,但它却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孩子们是那样的虔诚,那样的投入,捧着书本,朗朗书声似乎已跃然纸上。
在学习和朗读古诗完后,路桥川又带着孩子们,把刚刚讲的古诗词写了一遍。
那之后,路桥川耐心地向孩子们演示着,如何在一笔一捺之间,写下那些孩子们不会写的字。
路桥川在讲完字的写法后,他又开始绕着教室转圈,去查看每个孩子练习写字的情况。
路桥川看到,在每个破旧的课桌上,只有一支支短小的铅笔、一块块已经拿不住的橡皮和一本本已经没有一丝缝隙的计算本……
有的同学的书包,是妈妈用一些旧布头缝成的。
有的同学的笔,用得只剩手指头那么长了,还舍不得扔掉。
有的同学练习本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写完了必须要用橡皮擦掉,才能再用一次。
.....
路桥川感叹道,不论生活多么困苦,这群孩子们对待学习认真的态度,都从未受过半分影响,好似一群虔诚修行的苦行僧。
下课铃声传来,路桥川呆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这群孩子。
此刻的他很想再多讲一些知识,真的。
那样才算对得起这些苦心学习的孩子们。
路桥川的语文课结束后,下一堂则是体育课。
随着一声“耶”的欢呼,久违了游戏的孩子们,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奔向了学校院子里的操场。
顿时,操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完全没有了课堂上的那种严肃氛围。
作为体育老师的肖海洋,带着孩子们玩起了踢足球,这是因为器材室只有几个破破烂烂的足球。
肖海洋耐心地教起了孩子们几个常用的运球动作,他熟练地用勾起的脚颠起了足球,引来了无数孩子们崇拜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