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为什么一定要当官(2 / 2)
“我等乃是北征之军,得知陈人、蔡人聚众此处,生疑之下前来查探。”
“怎料在此得见师孔,真是天意啊!”
“执行军务并未携带口粮,师孔与弟子可往营寨,定有吃食伺候。”
来的楚军数量并不多,也就是千人左右。
至于陈人与蔡人怎么会事先知道楚军要来,尤其还连夜跑了个一干二净,楚军不想去查,孔丘或弟子现在没有力气去查,事后再想查,查出来又能怎么样?
孔丘倒是有心不吃嗟来之食,问题在于一众弟子的处境太艰难,只能选择一声不吭被楚军带着前往营寨。
不进入楚军营盘是孔丘最后的底线,也真的有楚军运来了食物,可是没有楚军的将校前来招待。
孔丘找了个楚兵,一脸严肃地问道:“敢问,此处楚军将兵何人啊?”
楚兵答道:“先锋乃是公孙宁。”
谁?
公孙宁,又有别号叫子国。
孔丘见过公孙宁,只是两人并没有正经的交流,对公孙宁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卫国大殿上与公孙圣干架。
楚兵问道:“不知师孔用餐之后,往何处去?”
孔丘坚定地说道:“往‘郢’游历。”
楚兵脸上出现疑惑,说道:“我王已不再聘任师孔为官,师孔往都城……,岂非自取其辱?”
这一下,孔丘露出了呆住的表情。
站在孔丘身边的几位弟子,他们在一呆之后,要么是感觉难以置信,不然就是一脸的怒容。
回过神来的孔丘问道:“未有人前来告知,不知足下此言何处听来?”
楚兵目的已经达到,信不信是孔丘自己的事情,不再搭话转身离开。
喜欢吼嗓子“我蛮夷也”的楚人,他们真不是什么蛮人,知道礼义廉耻,也对一应社交有自己的章法。
楚君轸先前邀请孔丘去做官,反悔之后不能直接派人让孔丘滚蛋,意思表达得足够明确,再让下面的人去办也就是了。
真正执行任务的某人,他同样不能直接让孔丘滚蛋,用最委婉的方式来做,能保住楚君轸的面子,何尝不是在给孔丘保留颜面呢?
现在孔丘一脑门的乱糟糟,一直都在循环楚君轸不再聘任的那一句话。
“孔师……”公治长低声问道:“还往楚都否?”
换作其余人极大的可能性不会去了。
孔丘收起杂念,坚定地说道:“定往!”
一句话让众弟子脸色绷不住,什么表情都有。
公治长低声再问:“定要为官?”
孔丘实话实讲,说道:“为官方有权,有权方可施展。不经施展之论,何以服众人,何以传天下,何以传后世。”
这个真的就是一句大实话!
手中没有权力的话,注定难有将想法实施试错的机会,理论也就永远只能是理论。
越有想法的人,他们在创造出一套理论之后,无不想着将理论变成事实,想要把理论应用就必须要当官,不然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
孔丘的三个“何以”就是人生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其他人怎么看根本无所谓,以至于明知道自己不受待见,非要一次次前往拜访一国之君,求得不就是一个施展的空间吗?
如果孔丘有一块大封地,治下有足够的人口,其实自己试也不是不行。
可是,孔丘的封地太小,人口数百,认为不足以施展,要干就必须干一票大的。
这个跟以后战国的某位圣贤是两种想法。
这位圣贤也很有想法,有国君想要聘任为相,偏偏认为自己的才学不足,可能连当县令都够呛,明明有国相的宝座能坐,选择去当了一县之令。
他的想法是先试点,同时也将当官的学问搞懂,理论真的有用,对官场也能够理解,再来接着干大事。
公孙宁没有亲自接见孔丘,得知孔丘还是要去楚国,派人给了一车的粮食。
“为何不阻?”沈诸梁搞不懂公孙宁的想法。
公孙宁笑呵呵地说道:“王命已然昭示,孔丘明知不可为官亦往,不敢谒见我王,其在楚地,难堪者何人也?”
当然是一再搞小动作阻止孔丘去楚国当官的子西了。
楚国的内部争斗比晋国更凶,不相同的是楚国极少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小打小闹的次数则是非常多。
因为有内斗,派别肯定不会少,只不过楚国从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会因为一国之君的态度让风向乱吹。
沈诸梁并不在这一路军的任职,很刻意过来了解公孙宁怎么处置孔丘而已。
这件事情对公孙宁和沈诸梁都是小事,讲几句也就算过去,要谈的大事是北征。
“我闻齐军再败,智宵统兵六万屯驻于‘马陵’之地,率军南下者乃是晋下军将(魏侈)。”沈诸梁提到这个就有点眉头不展,看上去非常忌惮。
楚国出兵北上,能够选择的路线不多,要么是经由郑国,不然就是向宋国借道,无论选择郑国还是宋国的路线,有魏侈两个满编军团南下,再有智宵统率六万晋军在卫地,两支晋军有心合兵的话,耗时不会超过一个月。
“此乃令尹思量之事,我等听命行事也便是了。”公孙宁想到了什么,问道:“熊胜可再闹事?”
谈起这个,沈诸梁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啊!
……………………
昨天一睡就是二十多个小时,怎么都起不来的那种,谁清楚怎么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