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拔玉米(2 / 2)
学生们还在问老师问题,而朱小琴已经神游走了。
“那老师,我们这个时候去干嘛呀?”
“去收玉米。”
“收玉米?”
“对,我们有些同学一直生活在镇上,虽然周边也有些地,但是还得真的感受下农民农忙的,肯定跟有些同学想象中不一样。”
说完这话晚自习就结束了,大家没有一下子散掉,特别一些镇上的学生,家里都是镇上的,虽然有些村里的亲戚,但是下地干活,也轮不到他们呀。
朱小琴悄悄的叹了口气。
干活这个事,是躲不掉的啊。
没有农场,难道还缺农活吗?
他们学校的假期在五月和九月,就是放了给学生回家帮忙干活的。
其实从开春开始到秋收结束,这中间基本上就没几天能歇的。
具体情况就是每个村除了定下来的粮食还种哪些作物罢了。
拔玉米这活,困难并不困难,但是对力气的要求不小。
朱小琴她们这届女生就两个宿舍,加起来二十二个人,剩下的都是男生。
虽然她们高中很多都是像她这种是村里来的,但是镇上的学生还是占多数。
大家拔玉米的时候问题不断,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但是可能这个年代的人对于农活的有种天生的适应力在,拔了一天不熟练的也都熟练了。
等他们这波玉米摘完回学校,还没过两天呢,开始考试了。
他们满打满算才上了十天课吧,这就考试了?
这是什么学校?
朱小琴中午打饭的时候,都要了两个馒头,要知道,一般她一个吃下去就够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身体累的,还是脑子累的。
就在朱小琴努力考试的时候,她娘则是在愁家里这两个小的怎么办。
其实工厂里不是说只收三四岁的孩子,一岁的也收。
毕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长辈能带孩子的。
当然,跟长辈带孩子比起来,厂里这种类似保育园的地方只能说保证孩子的安全,但是想带的多好,那是不能指望的。
毕竟,首先人手就跟不上。
像乖乖去的时候已经三岁了,但凡受了委屈,他已经能清楚的表达出来了,这种送去心里不会那么担心。
双胞胎这种的,真这个时候送去,家里哪个长辈心里都不能踏实。
所以,只能继续麻烦小蔡婶子她们了。
张秀兰还算大方,每个月除了给孩子买奶粉,还单独给她婆婆八块钱,然后每次回家也都会在供销社买些米面回去。
后来因为朱小琴去镇上了,白天孩子还得放到蔡婆婆那里,张秀兰和丈夫每次来,都给她带些糖。
毕竟,粮食,蔡婆婆是吃不完的。
但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蔡婆婆毕竟年纪大了,精力实在跟不上,小蔡婶子一个人又要忙农活又要带孩子的,就有些空不出手来。
这和当初全心全意带娃不一样,家里人口多了,不赚公分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