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目标大理寺(1 / 2)
太子能不犯错误么?自然不能。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文人眼里,这个世界上只有孔圣人没有过错,亚圣孟子都差点意思,不然也不会传出孟母三迁的故事了。
甚至在他们眼里,开国的太祖皇帝也会犯错,例如给官员的俸禄那么少,每年又没有多少休沐的日子,额,扯远了。不然怎么会设置都察院和六科郎呢?
既然太祖施政也会犯错,那么接任的皇帝也必然会犯错,以此类推,太子也必然会犯错误,而且会比当今天子更多才对。
所以,只要太子犯错,必然有板子会打到薛瑄的身上,以薛瑄的年龄,只要被去职罢官,那么他就不会有任何起复的可能,而且类似于教导无方、沽名钓誉的说话也会陆续加到他的身上,至于一个大儒文臣被加了这些名头之后,薛瑄也只有自缢以证清白一条路可以走了。
可以说,胡濙这一招属于杀招。
与此同时,吏部尚书王直的府中,王老大人正在和右都御使杨善一起聊天。
朝堂百官都知道,杨善擅辩,口才雄伟,前阵子因为出使北元,与脱脱不花签订互市盟约而得到新君赏识,立功升为右都御史,属于第一批朱祁钰的亲信臣子。
王直今天找他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原本王直是想找仪铭的,但是仪铭已经提前约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直没办法,只得邀请杨善来府上。
落座之后,二人笑着客气几声,王直便把话题转入了薛瑄的事情上。
杨善对此心知肚明,但是他也知道王直没有太阿倒持的意思,也就没有避讳什么,直接就来了王直府上。
“思敬啊,薛瑄之事你怎么看?”王直放下茶盏,轻声问道。
杨善笑笑,直接点破了王直的意思:“敬轩先生今日只是临时起意,并无任何人指使。”
王直点点头,道:“老夫也以为他身后无人指使,只是担心陛下那面会多想。”
杨善也是点头称是,道:“的确,陛下虽然击退也先,保京城不失,稳天下社稷,但是毕竟是刚刚登基,又不是上皇传位,的确根基不算稳妥。”
“那思敬以为,陛下会如何做?”王直问道。
杨善摇摇头,笑道:“这下官可不知道。”
王直有些担心,道:“其实老夫不是很担心陛下误会群臣,此事解开不难,只是老夫担心陛下会一怒之下处置了薛瑄,那就容易失了文人之心。”
杨善点点头,道:“的确,敬轩先生毕竟是儒学大家,平素里交友广泛,主持大理寺期间也无劣迹,还因为顶撞奸宦王振被罢官去职过,在民间声望颇佳,陛下如果处置重了,那的确可能会失了文人之心。”
“不过。”杨善话题一转:“老大人就不怕陛下误会了您?”
王直笑了笑,道:“陛下还不至于怀疑到老夫。”
“未必。”杨善摇摇头,道:“毕竟老大人在薛瑄出班的时候没有说话。”
王直顿了一下,拿起茶盏喝了一口,叹道:“这一点老夫的确是做错了。”
杨善笑了笑,道:“老大人不必介怀,当初陛下登基,全赖老大人率领群臣鼎力相助,想来陛下还是记得的。”
“希望如此吧!”王直缓缓道:“老夫能请思敬帮一个忙吗?”
杨善吓了一跳,连忙起身,道:“老大人有所差遣,下官不敢拒绝。”
王直让他坐回座位,然后道:“思敬啊,你能言善辩,老夫希望你能帮帮薛瑄,陛下要处置他的时候,还请你出手相助,保他无恙。”
杨善不语,半晌才缓缓道:“老大人既然说了这个话,那下官怎么都要应下来。”
“不过......”顿了一下,继续道:“下官可保敬轩先生性命无忧,却不敢保他的官位。”
王直点点头,也没为难他,表示理解。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王直便不再提起此事,和杨善又谈论了一会儿其他朝政,便一起回去坐衙处理政务了。
左都御史王文府上,下朝回家的王文已经把客厅里所有能砸的东西全都砸碎了,瓷器碎了一地。
下人们战战兢兢地站在门外,一声都不敢吭,就连家里养着看家护院的狗都趴在地上,不敢叫出声来。
女眷们同样站在外面,全都是一脸担忧,生怕老爷被气出个好歹来,影响了自己的富贵日子。
一群都察院的御史聚集在王府,他们都是王文的亲信,平日里交往甚密,听从王文的安排。
不过这次王文弹劾石亨,却没让他们出头。
原因很简单,王文想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