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阮重明发现猫腻(2 / 2)
“哦哦,对对!”
女子闻言却微愣了愣,低声呢喃,“阮二公子……”
这个称呼,让她忍不住想起一位故人。
女子还在愣怔,突然一个婆子挤进来,胳膊一划拉就把旁边的人都推开。
然后拧着女子的耳朵就把她往外拽。
一边拽还一边骂骂咧咧。
“我说怎么一早上的没见着个鬼影,原来是跑来这边躲懒,我老梁家怎么这么倒霉,让你个懒货进门,个遭天谴的扫把星,你是不是看我们家落魄了就也想丢下我们,没良心的黑心鬼,当初就不该同意我儿娶你这破鞋,说不得当年阮家人也是被你给克死的。”
女子耳朵几乎被扯裂,已经出现一点红色。
她惨白着脸努力护着耳朵,一边哀声苦求,“娘,娘,我没有,您放手,我没有偷懒,我的真的没有……”
可惜婆子根本不管她怎么哀求,对她不是打就是骂。
七月中旬,历经近一个月的战事,因禄国一封国书送至,暂时进入休战期。
这段时间,禄国接连被大军占领三座城池。
但对禄国来说,最糟糕的还不是被占领的三座城池,而是国内四处发生的暴动,以及各处同时爆发的旱灾、水灾、蝗灾,再加上个兵祸,简直乱成一锅粥。
偏偏太子无能,每天只会在殿上发脾气。
底下百官各有心思,各为一派,互相扯后腿,试图趁机排除异己,搞得内外都是乌烟瘴气。
便在这个时候,病了三个月的禄明皇终于出现。
原本太子打算等稳定局势,彻底大权在握就直接要了禄明皇的命。
谁知道接下来事情一件又一件,这个时候禄明皇是绝对不能死,不然肯定朝中会彻底陷入混乱。
所以才一直吊着他的命。
这也给了老太傅机会,终于顺利把药送入宫中,救了禄明皇一命。
这还是得益于近来战事噩耗不断,全国陷入暴乱,许多朝臣眼见禄国有亡国之兆,这才愿意配合老太傅。
确定禄明皇真的被救醒,身体也无碍后,已经暗中与老太傅站到一起的朝臣立刻朝太子发难。
有人出来质疑太子试图弑父夺位,才是引得上天不满,降下天谴,必须伏法以慰上天。
而后太子与朝臣对峙时,禄明皇出现了,当下就揭露太子的阴谋,把全部党派都关进天牢。
随后禄明皇火速向赵国送来一封求和的国书。
当然,国书中基本把所有罪责都推到太子身上,并表示愿意送太子前来赵国听审伏诛。
不过这份国书,赵皇只是看了一眼,便又送回潼关城,交由太子全权负责。
是要议和还是继续打,都由他决定。
求和早在意料之内。
阮昭给禄国太傅送药救禄明皇这事也没瞒着他。
所以这个结果其实都在两人的预料之中,并且还晚了一点。
原本以为七月初就能搞定,谁知禄国朝廷够能折腾,倒是让他们有机会多占两座城。
赵堇廷其实很想继续下去。
但他也清楚,赵国现在暂时还没有资本打长期战。
尤其一旦赵国真的硬着头继续打下去,摆明要把禄国拿下。
那么启国和陈国定然也不会坐视不理,蜀国说不定也会心怀警惕。
五国互相制衡已经几百年,一旦失去平衡,那就是又一场劫难的开始,各国肯定都不会不管不顾。
赵国现在的军事力量还比较薄弱,今年才稍微增强一点。
目前国内也不少地方在闹粮荒,更别说供应军队。
所以议和是最优选择。
虽遗憾,但赵堇廷还是给禄国送去一封国书,表示议和可以,但条件必须重新商定。
赵堇廷议和条件早就拟定好,倒也不必太过费心,只是在信中多加一句,条件已定,不容变动。
这便是一口价,说是商议,其实是不容商议。
禄明皇在看到赵国提出的条件时,差点喷出一口血。
结果在看到后边不软不硬的那一句话,这口血终究还是吐出来。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可不管再如何愤怒,此时禄明皇也没办法和赵国对呛。
现在的局面对禄国太不利,他必须先寻机稳定国内形势,不然内外夹击,禄国必亡。
可想到要答应这些条件,他又十分不甘心。
还是有位大臣提醒了一句。
“陛下,我们还有唐昭。”
禄明皇眼眸微凝,随后眯起眼睛,冷笑起来。
“不错,还有唐昭。”
他倒是真没想到,这小妮子运气竟这般好,难不成国师的批语是真的?
禄明皇醒来在了解所有事情后,对于唐昭的情况也非常诧异。
不过他完全没想过对方以前一直在藏拙,只认为她是在外面有了奇遇。
但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并不是坏消息。
毕竟唐昭是禄国的人是事实,何况她的生父生母可还在这里,她总不能狠心放着不管,那这样也会被天下人诟病。
自以为捏住唐昭软肋,想着以后再把这个香饽饽弄回禄国,让赵国吃个大亏的禄明皇,只能先忍下这口气。
他咽下喉咙里涌起来的鲜血,朱笔一挥,同意了赵国的议和条件。
赵堇廷开出的条件其实不多,就只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老规矩,割让土地。
除赵国占据的那三座城池外,赵国还需要再割让两座城池作为损军弥补。
第二条也是老规矩,赔偿。
禄国除了要补偿赵国打仗期间的所有投入,还要额外赔付一百万两银子和一百万石粮食。
第三条是新增的。
禄赵两国开通互市,禄国不能阻止赵国商人进入国内进行买卖,而且还要加以扶持,并免五年的商人税。
三条看着平平无奇,实则每一条都在挖禄国根基。
虽然这些东西禄国还是能轻松拿出,但一旦传出,定然会进一步民心大乱。
民为国之基,民乱则国乱。
若非有阮昭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禄明皇绝对不会那么轻易就答应。
国书送出,两国国君盖章明示。
禄国国君表示不日便会派遣使臣前往赵国签订契书,兑现条件。
赵国这边,没有立刻召回兵马,而是让大军原地安营。
实则是趁机招兵,‘拐带’人口。
禄国不重视的百姓,赵国却想要多多益善。
两国议和的国书经赵堇廷同意,内容都被刊登到《潼关日报》上。
很快消息便传遍全国。
瞬间举国振奋,百姓一片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