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苗州后续/泰西三巨头结盟/大夏的尚武计划(2 / 2)
“噼啪!”炮弹炸开的瞬间,无数小铁球四散飞溅,如同暴雨中的利箭,撕裂着空气。它们带着死亡的气息,穿透着平民的身体,造成了一片片鲜血的花朵绽放。平民们发出凄厉的惨叫声,他们无助地倒在地上,生命在瞬间被夺走。
在炮兵开火之后,步兵们举起刺刀,小心翼翼地走进尸体中。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他们检查每一个倒下的身影,确保他们都已经死去。尸体散发着浓烈的铁锈味道,鲜血浸染了土地。
大夏军士兵们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只有冷漠。他们只是默默地完成着清理的任务。
..............................
大夏军凭借强大的战力,在泰西肆意征战,一个月时间就将克里斯桑公国消灭殆尽。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泰西洲,原住民势力无不知晓,然而他们却无力阻止这一切。
泰西洲的原住民们在自家地盘中默默观望,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无力。尽管他们深知大夏军的野心,然而面对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只能选择保持沉默。
就连以插手世俗事务而闻名的嘎德教廷也选择了沉默。大夏军的威势让他们不敢再挑起争端,甚至教皇也选择了低调。之前两位敢于反抗大夏军的前任教皇残忍处死,而大主教们更是一个接一个地死亡。
泰西洲的三个强国卡尔萨德国、曼斯尔特国和布尼塔尼亚国都默默守望着克里斯桑公国的灭亡。他们不愿意成为下一个被大夏军征服的目标,所以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不愿意当领头羊。
大夏军的胜利笼罩了整个泰西洲,却也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不安。原住民们默默思索着他们的未来,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在这个被战争笼罩的大陆上,人们的心中充斥着无尽的忧虑。他们害怕大夏军的脚步不会停止,害怕自己的家园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然而,他们也明白,除了等待,他们别无他法。
明面上,泰西洲各国似乎都对大夏的侵略毫无办法。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布尼塔尼亚,曼斯尔特,以及卡尔萨德这三巨头早已开始互相传信结成秘密联盟。
三国约定,一旦有谁遭遇大夏军的攻击,另外两家必须出兵援助。
然而,这个互助范围是不包括那些其他的小国的。
它们只能默默地站在泰西洲的边缘,甚至有不少都不知道这个大联盟。
三国的三位领袖国王是联盟的核心,他们通过秘密的信件和信使,建立了联系。
同时知道这个联盟存在的还有嘎德教廷,而且对他们还非常有信心。
教廷高层相信只要这三巨头相互扶持,大夏的侵略是可以被击退。
..............................
然而,目前大夏皇帝李琦对于在泰西洲的远征事宜并不是太上心。
他的眼光聚焦在中原内地的动态上。站在宫殿高处,他俯瞰着身边繁忙的官员和仆人,目光深沉,似乎思考着什么重要的决策。
大夏的现状让人感到不平衡。
整个国家的运转全凭李琦系统的支持,就像输血一样。
每年,大夏朝廷都向国民发放补助金,还有实行粮食维稳政策,修建和维护各地的道路,还要确保大夏运输队的正常运行,方便每一个子民。这些系统的运行成本不可谓不高,每月所需的费用已经令人咋舌。仅凭大夏农税的一成和商税的三成税收远远不够支撑这一切,而且大夏每年还要进行战争,进行对外扩张和相应的基建工作,简直就像一头贪婪的吞金兽。
李琦的系统存款最近一直陷入要见底困境,只不过他不断调遣手下的士兵刷怪,才能填补余额的不足。
大夏皇帝李琦心怀推崇尚武风格的愿望,一直希望能在百姓中间营造出崇尚武道的氛围。
他早先发放给百姓们的铁料,本意是让他们打造兵器、练习武艺。
百姓们如愿以偿地按照皇帝的心愿行事,他们并不需要那些铁料来制作农具,于是纷纷将铁料用于打造武器,以锻炼身体。然而,问题却出在大夏民间缺乏足够的铁匠。
许多大夏子民领到铁料后前往铁匠铺一看,却发现预约排到了三个月之后。
而李琦手中的系统工匠多数聚集在京都附近,即便他想将系统铁匠派遣到各地帮助百姓制作武器,也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然而,这并未使李琦气馁。他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以确保百姓们能够尽早获得所需的武器。
首先,李琦亲自下令修建一座规模宏伟的铁匠工坊,位于京都的中心地带。专门服务大夏子民。
其次,为了解决地方铁匠匮乏的问题,李琦决定在各地设立分支工坊。
他组织了一支由系统铁匠和顶级工匠组成的队伍,派遣到各个地方,帮助百姓制作武器。这些队伍会带去技术和经验。
在工坊和分支工坊中,一派繁忙的景象展开在人们面前。铁匠们身着皱褶的工作服,手持火钳和锤子,专注地打造着各式武器。他们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每一锤下去都似乎在雕塑出一件艺术品。火花四溅,金属发出咔嚓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工艺技巧和专业精神。
而在铁匠们周围,大夏百姓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亲手挥舞着锤子,体验着锻造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武器的重量和威力。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在锻炼中得到了强化,似乎变得更加坚韧和勇敢。
在李琦的支持下,大夏民间的铁匠问题逐渐得到解决。铁匠铺的预约时间缩短了,百姓们能够更快地获得所需的武器。
整个国家也因此而焕发出一股崇尚武道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