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谋(155)(1 / 1)
“是啊,为什么啊?就因为对手是许昭易?”周文寻无奈的说着。
“文寻,那么你认为许昭易下午是去哪里了?”郑启恒问道。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许昭易会去哪里,而是在于他做了什么事,我认为许昭易去见了一个人,是我们不知道的某个人。而此人就是在背后指点他的高人!我之前就感觉到有人站在许昭易的背后帮助他,只不过无法证实这一点。”
“你的推测是,一个并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的人在帮助许昭易?恕我直言,你的这番推测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之前无法证实,现在不也同样是无法证实的?”谢丛宣还是在提出否定的想法。
周文寻没再说什么,他认为此刻是难以让谢丛宣认可他的说法,不仅是谢丛宣,郑启恒也不会认可这一说法的。
“以后总会明白的,我们不谈论这个话题了。”郑启恒试图缓解有些尴尬的氛围。
“我同意,在杜林哲与高则智来之前,咱们就先探讨一番上次说到的话题吧,也就是有关历史方面的话题。”谢丛宣顺势提出了他的想法。
“但这需要很多的时间,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被打扰的,所以我们再找别的时间段吧。”郑启恒认为现在并不适合探讨这个话题。说完后,郑启恒看向了周文寻,意思是想知道周文寻的想法。
周文寻说道:“我认为无妨,我们可以随意的说一些,等杜林哲还有高则智到来即可。”
听完周文寻的想法后,郑启恒表示同意。谢丛宣自然也不会反对。
“既然这样,那我们也可以谈论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只是随意的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就行。”谢丛宣首先说明了主旨。
“当然可以,我首先想说的是有关于周天子,周朝以礼治天下,但是自平王东迁以后,这天子的影响力就不如以前了,随着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也忙着称霸称王,最主要的一点是,周天子的实力与势力都慢慢的衰微了,对于诸侯国的挑衅也难以做出有力的回击,所以到后来也就只能坐视了。”郑启恒开始抛出了他的话题。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周天子也是有出过兵的,但结局并不是太好,久而久之也就不愿再去理会中原各诸侯国的纷争了。比如说这楚国,那也是自封的,但后来周天不得不承认了这一点,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楚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楚国面前,这周天子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可以说是僭越为王了!在春秋的时候,诸侯国还能照顾着周天子的颜面,但慢慢的步入战国后,这周天子几乎就成了摆设,尤其到了战国后期,诸侯国好像已经忘却了周天子的存在。”谢丛宣也开始侃侃而谈了。
“各诸侯国有独立的政权、财权,以及兵权,当然可以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了,就比如之后汉初之时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因为诸侯国的权利过大,可以私养甲兵。他们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当然是因为削藩的原因。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自然会给长安带来莫大的威胁。吴楚七国之败,则是因为被劫了粮草,断了后路。当难以为继之时,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后来汉武帝也想着要削藩,加强中央集权,但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要将各王手中的特权收回,他们肯定是不会轻易交出的。”郑启恒一边说着,一边还在用手做着比划。
在听完两人的观点后,周文寻开口说着他的观点道:“周朝是实际的分封,各诸侯国还有各诸侯王手中都是有实权的,在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周天子的话当然是管用的,但随后在实力上出现了差距的时候,尤其是一些诸侯国实行了各自的某些变法或者还有革新后,这就导致了诸侯国实力上的差距,随即各诸侯国之间互相的征伐之战也就开始了,同一时期,周天子并未做出太多的改变,所以也就无力制止这种征伐之战!实际上就是不能做出有效的制止,不能维持以礼治天下的礼制。自周朝以后,就没有哪一个朝代再用这种礼制了,而几乎都是采用了一种外儒内法的制度。当然了,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人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