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钱,不,是国子监,他可以退步一下(2 / 2)
最后他们也是非常给力,做出非常薄的白瓷杯子,有点透明。
李承乾打算去江西,不是为了瓷器,而是为了烧制瓷器的窑。
在这个时代,想要上千摄氏度的稳定温度,就只能是烧制瓷器的窑,其他地方想都不用想,没有。
就算是打铁制作武器,烧软之后锻打,不是烧成铁水。
而且那个是军用物资,军中设备,李承乾也不敢借用。
新平的陶瓷窑炉,经过陶瓷工匠不断改进,如今不仅温度很合适融化石英砂,还特别的稳定。
李承乾还打算借了之后就把这个工艺在新平传开,自己收点好处费就行了。
上次李承乾就了解了一下,如今新平比较流行的是窑炉不仅大,保温效果还非常好。具有更大的炉膛和更好的保温性能,可以容纳更多的陶瓷,并提供更高的温度。
燃料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燃料能提供的温度也不同。通常使用木炭、柴火、竹子、秸秆等作为燃料。某些类型的木炭可以提供高温,并且可以在窑炉中长时间燃烧,从而保持高温。
还有时间的控制,那边有熟练的陶瓷工匠,他们会控制烧制时间,使得瓷器在高温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瓷胎充分熔化并达到所需的质地。
试验几次,也能把石英砂给融化成液体。
窑炉通风和温度均匀性,通过控制窑炉的通风,工匠可以确保温度在整个窑腔中均匀分布,以避免瓷器出现温差引起的变形或瑕疵。
那也能够把更好了,彻底把石英砂变成液体,免得稀稀糊糊的,就尴尬了。
虽然陶瓷工匠没有像现代科技一样的精确温度监测设备,但他们会运用丰富的经验来估计和控制窑炉的温度。
人才啊,必须要用上。
比葛道士好用的多!
说走就走,到新平,主要是就想在哪里研究一下怎么做一点玻璃。
做不成大块的做小块,做珠子,做工艺品。
必须发财,必须把大唐工业拉上来一点点。
陶瓷这么难做的在古代,我们都做的这么好,没有理由玻璃做不好。
一定能做好。
李承乾雄心勃勃带人出发,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有两千多里地,要渡过黄河,还要横渡长江,走了水路走陆路,走了陆路走水路。
翻山又越岭,李纲表示自己一把老骨头,折腾不起,想提前回长安。
孔颖达拒绝了李纲的请求,“李公,我们要并肩作战。”
李纲在心里有了一个违背自己道德的想法,感谢杨广,如果不是他修建大运河,李纲觉得自己可能要被马车给颠簸死。
为了李纲,李承乾不得不先琢磨一下如何给马车减震,没有工业化的社会,真一个螺丝钉做起来都难。
一个避震器能解决的问题,去了解一下避震器的工艺与材料,算了吧,液压的、电磁的、空气的,都离得好远好远。
板簧都没有!!!弹簧的工艺也不简单,对材料要求也高。
还是从原始的做起来。
什么结合处榫卯结构等有微小活动空间,从而达到一定的减震效果,可以略等于无,纯忽悠人。
李承乾只能在车内想点办法,做了很多软垫子,用来防震。
可冬天还好,天气一热,李纲觉得人没被颠散架,可能会被热死。
走走歇歇,几个月之后,他们才到新平,一路上行侠仗义了几次,与人斗诗若干次,还有人敢去对调戏平阳公主!
真是一个幸运的人儿啊。
真是多姿多彩啊。
看到了南方的梯田,在田地里看到水稻,也看到麦子,还看到曲辕犁。
经过农民改造过的曲辕犁,体积更小,更灵活,更轻便。
果然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