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九为数之极(1 / 2)
新任鲁国相张辽领兵六千驻扎于鲁国,并接收原先的鲁国兵。
同时,袁谭又调来了王晨(王允侄子)、鲍邵(鲍信儿子)等年轻俊杰帮助张辽。
袁谭所部大军返回南武阳县,令于禁暂代留营司马,荀攸为监军,于此处操练。
恰东莱郡太守管统上报,屡见辽东海船游弋。
且听闻辽东太守遣大将柳毅为营州刺史,准备于东莱郡登岸。
袁谭看到汇报后也是无语,辽东太守公孙度胃口还不小,直接把他的青州改名为营州了。
商议之后,便令突骑中郎将太史慈率领三千本部骑射兵,前往东莱郡。
自己则与文稷带着一千铁骑亲卫,与刘洪、陈逸等人一起,返回青州历城。
一路上,袁谭把脑海中仅剩不多的数学知识和一些理论倾囊相授。
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知识都忘了。
若不是遇到数学家刘洪和徐岳,他都快忘了自己是穿越者了。
接下来,只要数学的基础知识发展起来,形成逻辑辩证的思维。
物理、化学的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也是袁谭提出日心说的一个起因。
在后世的历史上,物理学家起源的巨头之一伽利略,便是一位天文学家。
他也是因为日心说出名和坐牢的。
对于袁谭的教导,刘洪带着三个弟子,没日没夜的记录,推演。
对于袁谭的安排,更是耗尽心思。
还没有抵达历城,袁谭心心念的《小学数学》便编撰成功。
深知数学重要性的袁谭,甫一抵达历城,便召集学官和将作府中所有人,宣布了刘洪为数学博士,亭侯。
他的三个弟子也成为了学官中的从事,并兴建观天台,以探索宇宙之奥妙。
“公子之言大善啊!”
孔融一听要探索宇宙之奥妙,顿时两眼泛光。
看到老友刘洪的蔡邕也是非常的开心,在他的建议下,刘洪手书一封给郑玄。
想来有他出面,郑玄是肯定会来历城了。
无论什么时候,社会上总有一张无形的关系网。
趁着气氛热烈,袁谭宣布在青州的所有学堂中增设课程——数学。
而且是必修主课。
小学数学一书,在青州所有小学中普及。
接下来袁谭安排刘洪等人编撰出中学数学、大学数学和太学数学......
对于袁谭的这个安排,孔融当即表示太好了。
让袁谭开心的是,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内,青州的学官和将作府中又增加了不少新面孔。
马钧发现了几名有脑洞的青年俊杰,都是喜欢捣鼓发明的怪才。
他心心念的斧枪已经生产出样品了,而且采用的是新工艺的灌钢!
......
另一边,野心勃勃的孔融喊来了青年帮手颜斐,据说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代,最热心的事情就是教育......
据申屠蟠酸酸的透露,孔融现在广撒网,到处找孔子弟子的后人,被戏称为征辟狂。
可叹他申屠家没有这么好的老祖宗。
另外还有郑玄的弟子公孙方等人......
袁谭把将作府喊过来的原因,就是将作府要和学官之间相互配合。
接下来随着数学的普及,各种科学的试验将会出现。
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将作府将会有大量的东西发明出来。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科学理论的普及,试验科学是科学理论产生效益的必要步骤,有了好处才能持续的发展......
这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若不为利来,又怎么会发展......
事情安排妥当后,袁谭又到将军府和州牧府中巡视一番,顺便把开个会,勉励众人。
虽然他不太喜欢政务和军事,但这个东西是他立足青州制度的根本,绝不可放任。
而好的制度,才是青州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
陈逸担任别驾,州府没有人反对。
这边是名声和家世的重要性。
至于陈逸主管的卫生、环保这一块,后续和医官华佗等人,将会有更多的交集。
东汉末年数次大疫,袁谭必须未雨绸缪。
接着,袁谭就慷慨激昂的向大家宣布。
泰山郡已经在手,济北国鲍信也投诚过来、鲁国也已纳入怀中。
立人道于泰山之巅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
打袁术虽然没有捞到好处,但回家的途中顺道就混了三个郡国。
从地盘上看,收获比曹老板还大。
......
因为粮草充足,军械的持续打造,徐荣和郭图郭嘉等人都建议袁谭征兵。
原青州兵卒约有七万七千人,随着泰山郡郡兵、公孙犊的投诚,以及鲁国的加入。
袁谭麾下的兵卒已经超过九万。
但各地都需要布防,徐州大战起时,袁谭能调动的战兵约有五万人。
数量上看似不少,但只要攻下城池,就要留人布防。
若要吃下徐州,至少还需要再征兵三万。
毕竟还要防备着曹操这个老六。
兵卒的来源主要是军屯兵,还有一部分新征之兵。
泰山郡和济北国都是征兵的重要兵员地。
东汉末年除了边军,内地出精兵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丹阳郡,一个就是泰山郡。
丹阳兵和泰山兵,都是精锐的代名词。
另外,郭图、徐荣等人想征兵练兵的原因,也是马贩子苏双打通了两条贩马的渠道。
一条是通过渤海郡到幽州贩马。
幽州的形势,由于公孙瓒搬到了刘虞的治所蓟县附近,新建了一个城居住。
两人之间龃龉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