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南郑之治3(1 / 2)
六、广开贸易通道,累积国家资本。
俱酒提出要广开集市贸易,既促进手工业发展,繁荣商业,又能收取工商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端木仲敖竭力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如果商业、手工业发展迅猛,利润很厚,那么将无人耕田。这就是战国乃至其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重农轻商”、“重农抑商”治理思想的根源所在。
战国时代的土地现状是,人口少、荒地多,熟地少,生地多,经验少,产出低。
并不是后世土地矛盾冲突,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就可以快速积聚民心这么简单。
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是要让更多的人绑在土地上,尽可能多地耕田,产更多的粮食。
其实端木仲敖还提出了土地私有,可以买卖这个理念。从历史上看,打破井田制,土地私有化以后,确实激发了一波生产力发展的浪潮。
但是穿越者明白,其后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王朝更迭,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当土地兼并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直接动摇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
所以穿越者坚持土地山林必须国有化的原则。但这样做必须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提升经济水平的同时还能解决大部分的就业问题。使农民即使离开土地也有生存的方式。
端木仲敖坚持“重农抑商”也有这个时代发展的需求,俱酒并不想强力改变一些历史发展中必经的东西,保证足够多的人民耕田,才能保证粮食的产出,才能保证征服和统一大业的进展。
但是,手工业和商业必须跟上,仅仅依靠小农经济的话,很难维持一个政权的运转。更不要提还要进一步扩军、征兵、水利工程、对外战争了。
既然普通民众参与不便,那就先办官营的作坊和贸易
官办贸易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垄断贸易。比如盐、铁、铜等战略物资,以及即将问世的糖、酒、茶等,实行绝对的垄断。等到适当时候再放开一些成熟领域的生产与贸易许可。
开辟重要商道:调集唐社的贸易高手进入南郑,多方面开辟商道。
其一:必须保障汉水商道的畅通无阻,一些创新手工产品通过水道发往唐社,唐社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采买粮食和战略物资反哺南郑基地。宛城和丹阳要建立唐社物资中转基地,确保南郑的物资需求。
其二:开辟通往蜀地、甚至延伸到黔中、夜郎、南越以及东南亚的商道,销售货物的同时,大量引入占城稻等农业新品,紧盯一个高产,不要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采购糖等亚热带物资。
其三:开辟经由祁山道向西域的商道。主要从事丝绸贸易,开辟最早的丝绸之路,同时将西域的高产作物等采购回来。最最重要的一点,把西域的种马弄回来,伊梨马、河曲马或者汗血马;还有草原地区的皮革,这些都是战略物资。
其四:开辟川西的藏彝羌狄走廊,也就是把茶马古道做起来。对了,这个时代的饮茶习惯还没有形成,茶叶贸易是一项巨大的空白。最主要的是,在暂时得不到良马的情况下,藏区的马匹也是不错的选择。
官办的手工作坊:对即将发明的香皂、肥皂、白酒、香水、蜡烛、玻璃、铁锅、水泥等统一生产,严格保密,保持垄断链的顶层地位,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同时建立专门的军工厂,实行更加严格的管制与保密制度,确保战争的机器牙尖爪利。
以上,算是穿越者苟了这么久的一次厚积薄发,把自己能想到的治国理政的东西做了一次全面性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