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古今疫情7(2 / 2)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年朝政不安,府衙自顾不暇,为争权夺势,发动战争,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到处都是战乱。”
“而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
“伤寒传播时,张仲景背着自己的药箱不知跑了多少地方,又救治了多少人。”
“并且不仅要负责救治,他还要边治疗边记录,好整理数据方便他继续研究疫病的发展。”
“要知道东汉末年不只没口罩,更没有计算机笔记本,一切皆靠手记,不方便之处可想而知。”
“但张仲景凭着自己多处看病、治疗、总结的经验,在《伤寒杂病论》书中记下了113个药方,以及397个治疗方法。”
“并且在病状不同、病情不同、病体不同等各种情况,都可以于记载中找到对应的方法。”
“而另一位东汉末年神医华佗,被誉为‘外科圣手’和‘外科鼻祖’。”
“他对疫病方面也多有研究,比如传染性寄生虫病正是他一手研究、治疗的。”
“而其中,‘黄胆病’就被他发现了烧菌陈蒿草进行防治结合之法。”
“甚至现代的青蒿素就是通过此法得来的,当时人们都会这样的口头禅: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还有明朝药圣的李时珍,宁为良医,不为将相。”
“明朝湖南、湖北一带发生疫情,他就第一个直接冲到最前沿,甚至自己找到寺庙,为那些病人治疗。”
“这些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可以看到一二,当时的瘟疫之方多有记录其中的。而很明显,书中许多治病之方就是李时珍身先士卒,亲赴一线研究才得来的。”
“但是,古代医生的地位并不高,即使当了太医,一个不保险还是会被上位者迁怒而丢了性命。”
说到这林夏不由得叹了口气道:
“像是清代徐大春在《医源流论·序》中直接表达了古代医者的辛酸,其中写到:‘医、小道、精、重、劳、廉’。”
“即使是正统医生也被视为‘廉价工人’,这足以表明了古代医生的地位。”
……
各朝医者并非完全不在意地位,毕竟有时候只有身处高处,才能做的更多。
但是太医?看起来确实是风光无限,但前提你得碰到一个情绪稳定,脑子没病的帝王。不然动不动就要命、诛族的,谁敢冒头啊!
各朝百姓觉得有的名医救死扶伤是真的值得尊敬,但也有不少骗人的庸医……求医本就是为了救命,一旦遇到庸医被骗那可是要命的啊!
各朝百姓想起视频中的医护人员,一个个眼巴巴的望着天幕,不知道后世这些医生都是怎么选拔的?看着又负责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