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直播宋朝那些事儿—靖康之耻5(2 / 2)
……
“说回宋钦宗那边,宋钦宗一心投降,但当时形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金人南下时,宋徽宗已经急忙召种师道进京,不过没有等到种师道赶来,宋徽宗就跑了。”
“种师道得知京城被围,帅军进抵城西汴水南岸,直逼敌营。金人畏惧,迁营地往稍北处。”
“这时种师道又请求拖延交纳赔款,等金人懈怠思归时,扼阻金人归路,在黄河予以歼灭。”
“但眼见局势偏向宋朝,宋钦宗不想再激怒金军,拒绝种师道的提议。”
“金军此时深入宋朝腹地,又有李纲和种师道对其虎视眈眈,所以在得到好处后,金军宣布退兵。”
“金军退走以后,靖康元年四月,太上皇赵佶回到京师。”
“也许是觉得议和割地后就安全了,金军北退后不久,宋钦宗在主和派的进言下,罢免了李纲和种师道。”
“然而,靖康元年八月,金太宗完颜晟再次发动大军进攻宋朝。九月初,金军攻破太原。”
“当时金军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听到李纲被罢免,便合兵南下,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不久,金兵再次举兵南侵直至开封。”
“这时宋钦宗又想起种师道了,种师道提议防守,但宋钦宗不听,战事失利后,宋钦宗又用起了主和派。”
“宋钦宗一心议和,主和派便命令地方宋军不许勤王,专心专意罢战讲和,李纲被贬出京城。”
“种师道可能是悲愤交加,入京后于十月份去世。”
“李纲被罢免加上种师道的去世,使得宋军的士气十分低落。”
“外加宋钦宗割地求和的消息传出去后,将士们更是扼腕叹息。”
“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多么拼命,都改变不了皇帝一心求和的事实,反正要割让国土,那抵抗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还没等金军展开攻势,宋军消极、绝望的心态就已经蔓延开来。”
……
宋
赵匡胤倒是能理解当时士兵的心里,毕竟他大宋皇帝割地议和是常态了,再努力打下来的地也可能把皇帝官员轻易送回去。
宋神宗听到金军一撤宋钦宗就又开始听那些主和派的意见,气的眼睛都红了。
要不是宋哲宗赵煦还没出生,宋神宗恨不得直接把自己也阉了,这样赵佶不会出生,那么赵桓也就不会出生。
苏轼之前还觉得哲宗虽然有魄力,但过于激进。但再看到宋徽宗和宋钦宗后,发现哲宗真的是难得的明君雄主。
徽钦二帝真的是把怂和送发挥到了极致。就凭靖康这一件事,宋朝在后世人眼中好感就不会高。
苏轼看着官家有些好奇,都说子随父志,那官家是怎么做到既生出哲宗这个志向远大的官家,又生出徽宗这个又贪又怂的官家的。
宋神宗发现苏轼的目光了,不过他一点也不想知道苏轼在想什么,一点也不!!!
宋哲宗时期的赵佶直接把责任都推给他未出生的儿子了,甚至还有些可惜宋钦宗还没出生,不然也有人能和他分担一下责任。
明
朱元璋想到后面靖康之耻发生的事情,这么对比下来后,发现还好他大明有朱祁钰和于谦等人顶住了,就是可惜最后还是被朱祁镇夺权了。
朱元璋觉得他改天得问问朱祁钰处理掉朱祁镇了没,这么丢人的玩意儿可不值得心慈手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