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虚空·变通(2 / 2)
玄德就是指“处于虚空之中的变化”,“德”就是有、得、存在等的意思,玄德,则就是说不容易被理解和解释通的一种玄有;而“有”就是我们所定义的“变·变化”;无有,以空为德。
所以,其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大道是“无”,但却因为我们本身的依赖为用的生存特征,而不得不去进行着相,而定义“有物”。
即,当我们在觉得世界是“变”的时候,也就是在“着相”;但因为“道用”的原因,而不得不去对它做出定义。
是因为这种“深远至空”的“虚空”使得万物产生“变化”,在“与物反矣”,与事物“变进”无间相反的过程中,让得事物得以变通;
而也就是“道”的作用。
即,“虚空”这种现世万千的诸多的大罗变化,都是一种“受弱”的“反者”形象。
其“受”或者说“弱”以为“用”,“反”以为“动”;是因为要去描述这种“虚空·变化”借力用力的事物状态;
而其“虚空”之所以能够“反”,则是说明,其存在并且具有着一定“物极必反的转化和变通”路径。
因为当事物进入到“虚空”时,首先则是会走入一种“穷极”的状态,而在这种“穷极”的状态中,如何“反转·变通”出来,才是我们所要构建“与物反矣·物极必反”的意义所在。
而如果说,其这本就是“虚空”的“本然所性”,那我们就未免又有些太会用定义欺骗自己了;
所以,完整的了解“虚空·变化”的“进出”过程,显然意义重大。
而即使,我们已经了然了它“进出”的动向,即在内敛的同时也在外放,但更加深入的去看透它们这种“变化”内在性的“反转情况”显然也至关重要。
因为现在我们还不清楚,这种“变化”的内在“反转情况”是如何构建,所以,它就有可能是多种方式。
但以我们目前看得到的情形来看,就暂时选择石头作为我们描述的对象;
即其我们要变化出一块石头,并且这块石头长期存在下来,则就是“存在变化”,那么,此时就是说:在“向内变化”的同时,也正在“向外变化”,因为首先它的变化是要“变通”的,是要“通畅”的;
即,变化的这种“使之畅通·道通”的“进出口”是要能够确定下来的。
但单看一块石头,显然我们并不清楚“它”是怎么变的;而去切分它显然意义并不重大,因为在切分的同时,不过是在对我们增加“面向·对象的数量”;
谁会甘愿让自己所面对的环境和对象更复杂呢,如果是“敌人”,岂不就会给自己树敌无数。
那么,对于这块石头,我们依然选择让“它”完整;但要清楚的是,其是一种处于“道通”情况中的“变化”;
而进出口的情况则是,“等量”;即,进入多少,等于召出多少,因为无论如何,首先“虚空”的这种“空无”是“不受”的,“无”不会对我们变化的实验造成任何影响,而就只是如是呈现,也就是“大觉金仙没垢姿”。
而我们将“等量”,划定为“十分”;
那么,如果“进口”的是“十分”,则“出口”就是“十分”,一条龙或一条线式的流通服务;
而如果当,“进口端”的“进入量”是“八分”时,则就还有“两分”可以用作“出口量”;而对于“出口端”,因为进来了“八分”,所以,此时它也便就向外排通“八分”;
可这时,因为“进口端”又在向外“导出·两分”,那么此时的“出口端”,是不是又要向内去提供“两分”进入的情况。
因为不管怎么样,总体的“来回·通道”情况就是“十分”,而如何去调配,则便就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而如果,我们把“十分”变成“一画开天”的“一”,那么,其进出情况,就又开始醒然,在“一”中进行各种变换,但却始终如是。
总之,想要变化得当,就是当有一进口时,就有一出口,有一出口时,就有一进口。
而或者,在“进口”的同时,也就是在“出口”;
在“出口”的同时,也就是在“进口”,它们之间相互“拧”在一起,可能很乱,像一堆杂乱的蜂窝电线,也可能很清晰,排版清晰条理;
但其不管怎么样,只要是当这种“变化”稳定下拉时,是否就证明,此时的“进出”状态处于“道通”的变通情况中。
其“绳绳兮不可名”;
而其内在的变化情况多种多样,但我们却也只要发现完好的“表现”时,也就便是会知道,“内在”的变化“道通”情况。
定义出来这种过程,就叫“以象测藏”;
而我们虽然对每种“变化”的情况都不解,但却此时也依然能够得出一条结论,此便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或者说“亦阴亦阳之谓道”;
其“亦”就是说不定,但既然变化存在,则便围绕着变化的核心点“有进就有出”,是叫天无绝人之路。
而纯粹的“十进十出·直通车”一条龙等方式,显然在我们日常的应用中很多,而更多自然的现象,却是“有进就有出”,有“阴”就有“阳”的模块型“器物”形状;
否则变化是不能够“导通”的,而变化不通,这件物体便就会很快消亡,甚至于不存在。
而能够变通,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自然”说了算,即使许多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但显然自然认可了它们存在的变通性,例如十分坚稳、绵延不断的众山脉,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那么,知道了这一理念后,我们便就可以自己动手起草,开始制作一种真正能够“存在”出来的事物。
首先,我们考虑“变化的道通”情况,即,出口位置。
因为这是我们变化的“后路性”问题,当然是要优先考虑。
放在正中央怎么样。
如果是直线型的“直进直出”,那么就画十个空心圆,在圆心处加上“一点”,证明我们的方向性,即在进入的同时,就已经是在走出。
而如果是要更现实一点的“存在”;
则便我们就又要更认真的构思起来,因为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环境中,即,因为但考虑进出口,已经不能够满足于我们对于“变化”的描述;
因为首先“石头”是圆的,而这样立体的一件事物,我们又该如何去描述它“变化的空间”状态和形象。
可见,我们所利用的这种“二相性”语言,要具有十分深厚的概括性才行;
例如,我们把“向右、向上、变出”甚至于“男性、单数”等,定义为白点、天、乾、阳;把“向左、向下、变入、女性、双数”等理念性的事物情况,定义为黑点、地、坤、阴;
如此,向右为男,则男在左,处下,但气行向上;向左为女,则女在右,处上,但气行向下;如此男左女右,才能形成“泰卦”冲气以为和的模样。
至于单双数,则稍微复杂些;但此类诸多的定义,也都是我们按照“现实的事实”自然以及常用情况所“划定”,但其却都是对于同一“变化·大道无分”的这一整体而言。
而既然大道中的变化只有一种,则显然就可以将其理解为单数;
但如此的变化我们又可以发现,所有的整体性事物形象,又可以根据我们划定的标准,“易”为阴阳两性,例如天地,例如,以地面三寸以上为分界线,人为阳生,而老鼠却因太过接地而划分为阴物;
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变化”这个单数,所变化出的结果,则极可能却是有“阴、阳”的两种情况;
甚至于所有的事物在我们加以数推后,都可以呈现为“阴阳”两性,如此就能够展现出一种“果位”的双数情况;
而后,我们还将变化的部分,习惯性的称之为“阳”;不变的部分,称之为“阴”;而世间的“变化”都是一种样子,但“结果”显然要丰富的多,而“因”却都是因为“变化”而产出,但“果位·产出物”显然是更复杂的;
如此,“变化”的依然是“单数·阳”,而“果位”性的却都是“双数·阴”;就好像“同一个变化”,我们可以在空无的基础上“易”它的“进出·变通”的两性。
而后再由我们所得到的“双数·阴”继续变化,可见,“不只是阳中存在阳”,其“阴”中也是存在“阳”;而即使是被我们定义为“阴”,其“阴”也都是有变化的;并且不但有变化,而且还能“生”;不但能“生”,还能“生”出不一样的事物,但总归起来,就又是更上一层次的“阴或者阳”定义情况;
如此,我们将其定义为“双数性”;照搬进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人的头脑是左右脑,双数;四肢,两手两脚,双数;腰肾,双数;筷子、肺部、双数;显然这种一阴一阳的双数成对情况,才可以变以为相生相用的状态。
喜欢重视逻辑、重视各种各样“念”、结果成败性的人,往往更加好用右脑,对待事物的感性程度高,换句话说,其才是最感性、最在乎性情上事物的人;
即,他们在不断地成为为胜为强现实型的生存人格同时,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己的感性程度;而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失败意味着什么,所以,不得已将自己的感性进行钢铁化的培训和加固,看起来好像十分理性、十分现实;但一切都是相互的。
所以,也可见我们感性层面力量的强大,以其倔强不屈的钢铁信念就生发于此,发生于最为柔弱的生情感性之中;
因为柔弱所以刚强;
所以,对于单双数,因为都是“变化”所生,而我们所理解的,也不过是逐渐被“定义”下来了的“结果”;但真相是,没有什么不是变化的。
当然,如果我们靠记忆和别人教授的认知直接去思考也可以,但最好的情况则是,要知道在“定义”出现之前,其事物所化身的那种“无名”状况,因为这些才是“本质”。
而真正的“本质”是不能够用言语去描述的,只能是自己去理解。
其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