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赵元禧讲唐太宗(2 / 2)
就这一句话,把李世民气坏了:这养了个什么儿子啊。我当年就是政变起家,现在我儿子居然要造我的反。于是把李承乾下了大狱,开始倾尽全力,培养李泰。而李泰,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虽然表面忠厚温情,但是实际心机阴沉,这一点从他和大哥的微妙关系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
但是,人一旦得意了就很容易忘形。就在李承乾被关押,李泰成为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的时候,李泰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他找到了弟弟李治(嫡三子,后来的高宗),对着弟弟一顿恐吓:你小子注意啊。看到没,大哥已经倒台了,你要是不安生,这就是下场。我们今天看起来,这都是非常可笑愚蠢的行为。这除了能过嘴瘾,展现李泰的心狠,啥用没有。
不过李治胆小,还真就被唬住了。一连病了好几天,后来李世民亲自查明李治的病因,才知道是被二哥吓得。李世民这次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和自责之中:唉,我这儿子怎么都这么不成器啊。大儿子一心想夺权,二儿子是个心机婊。这该怎么办呢?
这时,大舅哥长孙无忌过来为李世民出主意来了:陛下,李治性格仁孝,一定可以让大唐万世繁华。李世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同时他还进行了更加深刻地思考:李承乾肯定是废为庶人的。如果立李泰,那么以李泰的心机深沉,恐怕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会长久,只有立仁孝的李泰,两个哥哥才能平安。此时的李世民完全没有了杀伐决断的胆气,完全就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结果,晋王李治完全没有参与储位之争,因为两个哥哥的互相争权,导致双双被废,他反倒成为了太子的唯一人选。后来荣登大宝,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李世民的这场家庭之争其实还是非常悲剧的。作为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治国有方,治家无术,实在是让人不禁唏嘘。其实,究其根本,既是当年“玄武门之变”的后遗症,更是李世民强大的气场盖过了他的子孙,使他们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这可能就是人生“有得必有失”的最好印证了吧。
听到了这个故事,宋太宗才慢慢醒悟过来,看来自己防着亲弟弟是对的,自己儿子说的对,兵权不能够交到他们手里。他现在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充满怀疑。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多疑的人。这样的人物,要是一天不多疑,恐怕他自己都觉得有问题。
而他的本身,也是猜忌心即重的人,这样的人要是不多疑,多半也是怀疑出现错误。秉性多疑或许就是因为大宋得位不正。这样的王朝怪不得后面越来越弱,导致积贫积弱越发严重,影响到后世几百年历史。
“父皇圣明,儿臣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叔叔还是在汴京待着父皇才比较放心,父皇您觉得这是不是这个道理呢?”赵元禧也是继续劝解道。
而赵光义不自觉也是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有所担心,他害怕史书评价,自己可是大宋的皇帝,得给大宋留下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