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粉条作坊(1 / 2)
天刚蒙蒙亮,杨小麦就把二弟四弟叫醒,馒头热一下就着蛋汤吃过后走出了竹林。河西村有几家冒着炊烟,徐老汉已经在屋子旁边伺弄菜园子,这些活计以后只能起早摸黑干。
“舅姥爷好,这两个人是我二弟许多田和四弟万家富,我们是表兄弟。”两个表兄弟同时叫了舅姥爷。
徐老汉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两个新面孔嗯了两声,虽然身上穿的都是顶好的衣服面料,给他的感觉这两个孩子更像邻家小子。
进到屋里徐老太听到响声走出灶房。“舅姥姥早,我今天带了两个表弟来,别看他们年纪不大,做粉条可是把好手。”
“舅姥姥好。”两人又同时叫道。
“好好好,大小子二小子四小子,舅姥姥这就给你们做早饭去。”徐老太原本还以为两个孩子一同来玩的,客客气气的招呼着,这样的称呼方式后来在作坊叫的最顺畅。
“我们吃过了,这是给徐亮的。”杨小麦从背篓里拿出两个馒头。宝贝孙子是两个老人的心头肉,徐老太接过馒头笑嘻嘻回了灶房。
杨小麦把二弟四弟带到院子,昨天买的大铁锅已经架在新炉灶上,还用稻草搭了个遮阳棚,昨天下午工人们就开始上工了。他们三兄弟来的这么早主要是提前勾兑料汁,刷锅取水生火调兑勾芡忙而有序。
徐老汉想帮把手被杨小麦谢绝了,粉条的制作过程只有这个环节有点技术含量,还是那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舅老爷,我们去后院溪水边挖个池子,调好的料汁放在里面凉的快些。”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凉,给料汁降温最合适。
徐老汉在山水沟边开挖出一个两米见方的蓄水槽,深度没过膝盖,捡来一些石块垫在水底。李泉水看见了过来帮忙,得知是作坊需要,又从家里搬来几段毛竹,破成竹片沿着池子边用榔头一片片敲进去,挡住了泥土下滑,然后又扎了个竹架垫在池子下面,一个简单实用的冷却池建成了。清澈的山泉水不停流入池子,浑浊的泥水顺水而下。
杨小麦看着有些泥水下沉,脱了鞋子在池子里搅合,浑浊的泥水不断往外流。“大小子快上来,山泉水很凉要生病的,站在上面搅浑水也会流掉的。”徐老太去园子摘菜看见了赶忙制止。
第一锅勾芡兑好的料汁舀到木桶里,徐老汉和李泉水抬进水池,虽然不是很重但很烫两人走的很小心。上班时间还不到,李泉水先回家吃早饭,徐老汉把作坊的准备事项做的非常到位,炉灶全都搭好筛面晾晒架准备就绪,今天就可以大批量制作粉条。
徐老汉拿出一张纸,上面的字迹还算工整。“昨天我把来做工的四家薯面全收了,统共一千六斤银子还没付,没有铜板银锭子划不开,各家的数都写在这张纸上。”
“对不起,是我大意,等会我去镇上钱庄换成铜板,锅灶都架好了遮阳棚,马上就可以做粉条一点时间都不耽搁,谢谢舅老爷。”朴实的农家人,东家还没见着就做了这么多事。
“家里的女人听到在家门口做事,还能挣二十文一天都高兴坏了,立马就干起来,我也没推脱,个把时辰就把凉棚灶台搭好了,这些木盆也都清洗干净了。”昨天晚上徐老汉嘚瑟了好一阵子,几家邻里都能做工挣银子还要收他们家的薯面,各自拿了小礼物都来感谢他,王驴头父子在镇上打工,回家听说家里的女人能做工,特地送来一包旱烟。
“昨天下午泉水父子俩还上山去砍了两担柴,我想以后烧柴就让泉水家的大儿子包圆,虽然只有十岁,每天砍两三担柴不难,镇上柴卖五文钱一担,小孩子给十文一天就可以。”徐老汉说着话观察杨小麦的反应。
“哎呀,舅姥爷什么事都替我想到了,听你的,我不在这什么事你都可以做主。”徐老汉再一次听到这句话精气神又高涨了一倍。
辰时过后,做事的人都到齐了,三个成年男人加一个半大男孩,八个女人看起来倒是利落,做粉条不一定输给男人。人是不是少了点,加上自己三人才十五个,暂时这么着吧。
杨小麦没有说客套话,站在这些成年人面前也不畏缩,她从来没把自己当孩子。“各位叔婶姐姐,今天是我们的粉条作坊第一天开工,有几件事我要说到前头:第一,我们做的是吃食,每个人不能留指甲要勤洗手,头发束紧点互相查验身上有没有碎发,每天辰时上工中午回家休息,申时后收完粉条下工;第二、不能对外人说做粉条的事,发现谁说了全家人都不用来作坊上工,还要扣除全部工钱;第三、天热穿的单薄小心烫伤,工钱三天发一次,做满一个月的可以拿三斤薯面换两斤粉条,走亲戚送朋友都行,但不可以拿去卖,发现了会吃官司的,我们的粉条是独家专卖的,东家是我们惹不起的大人物。”
糊弄这些没见过世面农家人,杨小麦自己都觉得惭愧,还是说点有实质意义的吧。“昨天收了你们的薯面没付钱,等会我去钱庄换了铜板就给大家结清,今天的中午开工饭我们就吃粉条,全家人都可以来吃,具体做事安排全听我舅老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