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这么好的千层底,怎么就卖不出去呢(1 / 2)
因为红薯粉作坊的成本高消耗大,陈乔玉现在还是挺缺钱的。
以前大头只用给鸡蛋,后来逐渐增加了蔬菜和菜干,但红薯粉的耗费显然更多。
陈乔玉手里光是现代的余额蹭蹭涨,马上都要突破六万了。
但老家这里,还有种被人在后头追债的紧迫感。
没法子,小本生意来钱快。
还得做。
陈乔玉拿着在现代买的大罐装的润肤乳和冻疮膏,在集贸市场摆上了摊。
装东西的塑料罐子外面的标签和信息已经被磨掉了,现在外观看起来朴实无华,就像现代人总说的“三无产品”。
但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大家酱油醋都是自己拎着瓶子去打的大环境下,陈乔玉拿来的这两罐子并不稀奇。
大罐分装成小份。
要多少舀多少。
才是这个时候人们常见的买卖方式。
摊子上还是万婆婆在。
万婆婆把摊位打理得很干净。
之前陈乔玉在现代的废品收购站,以极低的价格,一块五毛钱一斤,收购了一大批纯色的衣服,回来拆了标和袖子扣子拉链,分给了金二婶、大舅妈和万婆婆。
万婆婆感激得不行,拿回家跟她的哑巴儿媳一起做了个两米乘一米的床单子出来。
不过这单子并不是用来铺床的,而是铺在摊位上的。
陈乔玉租的摊位,水泥台子的面积就是这么大。
万婆婆在摊子上摆了些她们婆媳做的鞋垫子、虎头鞋、小荷包什么的。
不过生意并不是很好。
陈乔玉带着东西过去,一边摆放一边问道:“万婆婆,今天生意怎么样?”
万婆婆给陈乔玉帮手,叹气道:“早上来到现在还没开张呢。”
万婆婆说:“乔玉,多亏你让我们用摊子,不然我们只怕连摊位的租金都卖不出来。”
陈乔玉拿过来一看,也是不明白了:“这鞋底纳得挺好的,又结实又软和,价钱也不贵,怎么卖不出去呢?”
万婆婆说:“现在也就是我们这些老年人爱穿了,年轻一些的都喜欢去供销社买橡胶底子的鞋,耐磨。”
陈乔玉想想,确实。
要说结实,那肯定还是橡胶的鞋底结实。
她去年刚去现代时给自己和青杨买的凉鞋就是牛筋,也就是橡胶底的。
她脚不长了,那双今年夏天还在穿。
青杨那双小了,已经送给二牛了。
不过,陈乔玉觉得还是千层底的穿起来舒服:“橡胶底的结实,但自己纳的鞋底透气吸汗,软和。”
她在现代也买过鞋垫子,最开始在两元店买的,后来在批发市场也买过。
但总觉得不如万婆婆的手艺好。
只可惜,现在的人穿多了千层底的鞋,现在都愿意在供销社买机器生产的鞋子鞋垫。
万婆婆的生意只能吸引来一些老人。
可这会儿的老人,大多数本身自己就会针线功夫。
要说一大家子人,鞋子做不过来,或许还需要买两双辅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