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垂询(1 / 2)
李静姝得到消息后,在二楼召集文秘们,让她们统计下这三年来国朝征收赋税的情况,制成比例图。
一年双季稻在当年取得成效后,朝廷就按照李静姝的提议,强势在温暖的南方地区推广。
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试行冬小麦轮种,或者其他越冬作物,精耕细作的概念一提出来,人们就会自发地进行创作性试验。
接下来,每年的征收比例是持续提升的,老百姓的确从增产中受益,但大头依然被朝廷收走,他们付出的辛劳,在实质上并没有得到等比例的回报。
李静姝得到数据后,一人独自上了三楼。
很明显,朝廷休养生息数十年,就是为了跟北方的异族大战一场,物资储备应该是很早就进行了。
李静姝贡献的炼钢、农作物增产技术,给了皇帝很大的信心,让他有底气走出京城,实现他御驾亲征的梦想。
三楼的案几上,用镇纸压着一封表面已经泛黄的信,那是师婆写给静姝的。
李静姝用手指轻轻摩挲着信封,喃喃自语:“师婆,我又让你失望了…”
“亩产的确提高了,还提高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衣食无忧。”
“在这个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如今能影响的,只是大同县这一亩三分地,但它依然很脆弱,一场天灾、人祸,很可能就让几十年的辛苦建设,一朝化为乌有。”
“我此刻好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李静姝很想有人倾诉,但身边貌似暂时没有这样的人。
无论家人还是侍女们,年龄太小,阅历依然太少,眼界依然受限,仍然无法在战略层面,替自己分担一二。
她在案几上跪坐下来,开始慢慢研磨,然后写奏章,她想要阻止这场亲征。
从国家态势上来看,当前的大决战并不是合适的时机,应该继续蛰伏几年,这样各方面的准备更从容。
而且,皇帝并不是马上皇帝,打仗这事,应该让专业人员去做。
虽说御驾亲征能提升兵士士气,但如果皇帝插手过多,容易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反而不利于战局。
李静姝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劝说君王更应该在后方统筹,为前线将士提供支撑,同时,继续蛰伏休养,以待时机。
二楼的令姜等人,目送主母上楼,各自对视,都看出了眼中的担忧。
其实她们能猜测到一些主母的隐忧,平日里见不到李静姝露出任何忧虑的神色,她一直都是从容镇定的,但令姜这些贴身侍奉的人,多少都会察觉出来。
可宏观战略层面的事情,她们目前连个全面概念都没有,的确帮不上忙,给不出什么建议,不由心焦又心疼。
奏章很快就到了通政司,出现在皇帝的御案上。
郭康翻看了下,再面无表情地阖上,留中不发。
李静姝通过京城商队的反馈得知,舆论依然是以北征为基调,貌似自己生擒突厥王的事,给了众人很大的自信心,民间舆论似乎非常轻视突厥,对此次帝驾亲征极度看好。
李静姝也是无语,她怎么可能料到会出现这些情况?
而自己的奏章根本没出现什么浪花,哪怕她如今依然是京城舆论的热点之一。
这也让她再次认识到,光有声望,没有实权支撑的话,终究是空中楼阁,声望无法转化为势力,终究是镜花水月。
实权!实权!
李静姝在纸上用毛笔反复写着这两个字,她需要再次破局,必须挤入权力中枢。
晚食后,她将核心的人员都召集到二楼,第一次主动提出了自己的野心。
李静姝生活的这栋三层木楼非常大,挤下上百人都没问题。
中国古代宫殿,能挤下上千人,建造水平真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