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攻讦(1 / 2)
在猜测对方是帝党之后,文官们适当吹捧了下,但都保留了说辞,进可攻退可守,油条得很,让郭康听了很不满意。
如此只好把作者给暴露出来,否则这些老油条一个个的,不肯真实表态。
“诸卿记得前次献炼钢技艺的女子否?”
众臣立马领悟,原来这些出自那女子之手。而且,众臣不光有印象,还印象深刻,因为上次选秀后,就有些风言风语传出,就是和那女子有关。
骆丰华适时捧哏,道出了众人的猜测:“陛下,可是那七品孺人李氏所作?”
“不错,正是此女。”
见猜测成真,众人一时哗然,心思更复杂了。
如果是哪个帝党,或者哪怕是个白身也行,大家心理负担小些,但偏偏是一个女子。
这些举措依然有很多可以攻击和打压的地方,但不能否认,骆丰华说得很对,革新千年气象,于国于民大利。
可出自女子之手,置朝堂衮衮诸公于何地?
他们自诩儒家门生,孔圣弟子,但在文教方面的贡献,却连一个女子都不如,而且是捆绑在一起都不如,这传出去,羞煞人也。
哪怕是个男子也好说啊,打压起来也方便些,而且同为男子,也能沾下性别的光。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不敢表态。
郭康心里乐开了花,看着这群衣裳光鲜地位尊崇的人吃瘪是很快乐的事。
“诸卿,兹事体大,务必各抒己见。”
郭康再一次催促起来。
众臣对视一眼,有了默契,决定打压,除了帝党和卢贵一行。
“陛下,臣觉得这些举措,看似美好,但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这拼音一说,历代也有统一以为雅言之举,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立马有人反驳:“以往是注音未统一,自然不能竟全功,如今李氏所列举措,不过三代,人人皆可习得雅言。”
“纸上谈兵耳,未实操之,汝何以笃定能行?”
“那便按李氏所述,由京畿之地推广试行,届时汝可得好生瞧瞧。”
“竖写乃千百年来定制,历代如此,怎可因一妇人之言而废之。”
“李氏文中所言,竖写乃因为书于竹简缘故,今有新式造纸术,日后纸张大行其道,竹简过于笨重繁琐,定当淘汰,汝不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啊。”
“这数字一看就并非我华夏所有,乃蛮夷所制,我泱泱华夏,如何能习那蛮夷文字?”
“身下凳椅,也是胡风,汝垂足而坐,安之若素,也未见汝提泱泱华夏之风啊。”
不少人笑出声音。
反对者每提一项,赞同者往往直接就用李静姝文章里的理论论据来反驳,简直不要太轻松。
郭康心里感叹,觉得李氏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若是立于朝堂之中,绝对能把殿中大把朽木给比下去。
“荒唐,此乃文教大事,区区坐具,如何能比?”
“李氏有言,五胡乱华,中原朝代更迭,如今雅言,亦是汉胡掺杂,早已无纯正汉音,汝难道从此不言不语?”
每一次所谓的民族大融合,都是大屠杀、文化交融的时刻,方方面面,虽然仍然以汉文化为主体,但吸收部分异族文化,是避免不了的。
“所谓的文字简化更是荒唐,子孙后代恐不认祖宗文字。”
“笑话,文字简化自秦汉始,而且有序简化,能追溯源头,如何认不得祖宗文字?”
……
经过数十人互喷后,郭康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大佬们都还未表态,郭康于是打断道:“中书令,以为如何?”
中书令出列,道:“老臣以为,可局部试行,以观后效。”
这主意也不能说错,稳重的法子,谁也说不出不是。
“李氏功劳如何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