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同志(2 / 2)
“识字后,除四书五经,其他实用知识都教。”
实用?两人一脸懵逼。
李静姝耐心解释。
“比如之前我改进几件农具,能提升数倍效率,用到的知识,都不是四书五经里面来的。”
“比如堆肥,比如种植术改进,等等,传授这些能真正改善民生的知识,就是这所学堂的使命。”
褚显昊若有所思,但还是反驳道:“孺人此话失之偏颇,圣人之学,亦是可以造福民间的。”
李静姝面带笑容:“比如?”
“开启民智,定人伦道德秩序等,这些可是大功业。”
“识字教育,就是开启民智的前置手段,用不着四书五经,其他教材亦可。”
李静姝反驳道。
“至于定人伦道德秩序,也并非儒家才行。汉武帝之前,都不是儒家在主导,哪怕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那也是儒皮法骨,这一点,你们儒家不会不承认吧?”
这时候的儒家跟宋朝的不一样,没那么畸形,虽然已经有了苗头。
褚显昊反驳道:“大周朝初创,所有的制度都是太祖和十八儒士所定,没有儒家,国朝也不可能这么快迅速安稳下来。”
李静姝毫不客气地反击:“这些制度建设,以前就有,儒家善于吸收其他门派有利于统治的知识,能迎合统治的需求,但并不表示,这些知识就属于儒家。”
“知识是没有立场的,但人有立场,门派有立场,因此有了烙印。况且我觉得这一套体系并不怎样啊。”
知识是没有立场的这句话,着实震撼了两人,让两人有一种突然明悟的感觉。
但李静姝最后一句贬低儒家的话,他们又不依了。
“几百年五胡乱华,太祖并儒士他们,能这么快建立秩序,让大家休养生息,这可是千秋大功业,孺人所说,实在难以苟同。”
“我没否认恢复秩序的作用,但我说的是效果一般。”
“如今建国五十多年,依然民生凋敝,大家只有些安稳,但日子过得跟几百年前一样,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
“你们无法从四书五经上,寻找到真正改善民生,促进民生,进而提升整个国力的知识,你们能做到的,只是提供一套前人用过的秩序制度,然后重复,再重复。”
褚显昊两人无言以对。
接下来的辩论没啥意义,因为他们的论据都是采用儒家经典上的,后世所谓的名人名言作为论据。
但哪怕圣人之称的孔子,也有很多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这些矛盾使得他们无法在逻辑上严密地反驳李静姝。
而李静姝从实证出发,用事实打脸,最后两人焉在了沙发上,一脸怀疑人生的表情。
李静姝倒不是喜欢口舌之争,而是为了确定对方是否能成为同志。
一般来说,褚显昊两人属于功成名就之人,三观成型而且稳定自信,是非常难改变的,除非受到大的冲击,破而后立。
所以李静姝言辞激烈不客气,一是因为这个时代并没有到因言而罪的地步,可以放心说这些观点;二是因为李静姝想看看这两人是属于老顽固,还是属于可争取的进步对象。
众人拾柴火焰高。
李静姝必须团结各色人才,才能实现心中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