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完本感言(1 / 2)
完本了,说几句吧。
泪如雨下。
写一本书,尤其是投入心血的最多的这本书,就像亲手养大了一个孩子。
看着他跌跌撞撞,看着他展现羽翼,最后,看着他远飞……
昨晚写到凌晨两点,都不满意。
写写删删,写了十几个完本感言,都给删掉了。
心中的不平,华夏的坎坷,纸短情长,难以描绘之。
写到这里,虽然有点开放性结局的意味,自认却是最好的结局了。
一个专研历史的人,来到明末,只要他不死,华夏就不会有了三百年的沉沦。
说一说原型人物吧。
朱幼健之父:原型为某开国元勋,先生退休后,捐出所有工资、收入,资助了很多贫困儿童,自己靠拾荒、耕作为生。
百年时,惊动中枢,无数国之重臣前往吊唁!
这样的人少吗?
不少!
据我所知,单单援朝战役的特等功臣,就有好几人,选择了隐姓埋名。
朱幼健这个人,历史上自然是没有的。
他是一个群体的投影!
没错,就是伪史辩论的这群人。
不要猜测,不是我。
我不过是摇旗呐喊的小啰啰,我来执笔,将先生们的心血,用通俗易懂、更容易被读者们接受的小说形式,展现出来,将真相广而告之罢了。
我只是小啰啰,相对于先生们的大义,不值一提。
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猜到了,张嫣穿越现代后的那具身体,就是在永盛元年新年情节中,提到的师姐。
为什么这么安排?
因为朱幼健穿越成了朱由检。
朱由检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君王死社稷的家国情怀,注定了他不会接受张嫣。
因为——何为华夏?
服章之美、礼仪之大!
华夏是礼仪之邦,身份的差距,注定了两人只能以悲剧收场。
这就是为什么在后记中,安排张嫣穿越师姐的原因。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朱由检的性格。
这是遗书中留下: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放在第一位的,是这个国家,是这片土地,是他统治下的百姓!
哪怕是任凭被分尸,也要保住他的臣民!
这样的人,我不会,也不能,给他增添任何一个影射的污点!
我没这个资格。
任何人都没有这个资格!
万民皆草芥,谁将百姓放在心上,谁就是华夏的守护神!
谁将百姓举得高高,百姓就将他捧上神坛!
解释一下为什么最后采取的是本土直辖、藩国册封双重制度。
还是因为统治地区的速度时效性。
一个疆域,都是有时效性的。
诸如信息往来、调兵速度、政令速度……
如果疆域过大,短期内可以依靠强权维持疆域不崩,但是,内耗必然会急剧增加,到了中央衰弱的时候,就会爆发内战,甚至,整个疆域,被打成白地!
因此,只有“本土省府县直辖,周边羁縻册封”这种直辖、羁縻双重性质的政治模式,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避免内耗。
这是自古以来,华夏的智慧结晶。
而宗室册封制,加上军功册封制,彼此互相牵制,则能保证内耗的最小化。
这就是最后这几章,提到但没罗列的上百个宗室藩国、上百个军功藩国,会出现的原因。
重点说一下日本。
总所周知,橡胶树在倭奴是无法种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