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赶紧跑,再不跑,就跑不掉了!(1 / 2)
是的!
别人都是领兵的猛将。
而曹化淳这个老太监,却是领将的猛人!
甚至,还是批量制造猛将的牛人!
曹化淳一手训练出来的勇卫营,成了大清上下,不敢或忘的伤疤……
勇卫营啊!
没有良将、没有钱粮、没有文官支持,甚至,只是烂透了的京营的改编。
唯一堪称精锐的,也就是那御马监的太监们了!
这样一支东拼西凑的大军,莫说是与花费了上亿白银的辽东“精锐”相比了,待遇连普通边军,也比不了!
全靠曹化淳贴着老脸,跟东林交好,才能求得一点点物资……
(这就是曹化淳为什么回家养老的原因!
曹化淳腹黑的吃干抹净,训练出了大军,就直接辞官不认账了……
唉!
他不得不走,因为他若继续留在勇卫营,文人集团就会插手勇卫营。
而这,也是勇卫营孤立无援,最终消亡历史中的真正原因。)
勇卫营虽说是内廷太监充为核心,然而,创立之时,连个领兵冲锋的将军都找不到!
不得已,领军主将,只能由御马监太监担任——主帅曹化淳、副帅方正化、领兵刘元斌、卢九德等。
崇祯九年,大清入寇明疆。
初出牛犊的万把人,成了大清最强劲的拦路虎。
连整合都还没有做完的勇卫营,不但迅速成熟起来,还崛起了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等人。
(注:这几人,都是军中将校,是勇卫营成军后崛起的。)
那一仗,大清国折损在关墙内的士卒,半数都是勇卫营所杀。
崇祯十一年,大清国再次入关抢劫。
连续两年在与农民军征战的勇卫营,被崇祯急忙召回。
带着三顺王这最先进火炮部队的大清国,却在吴桥折戟沉沙。
数万大清国精锐,竟然冲不破黄得功的三千偏军……
只得丢下劫掠所得,狼狈逃窜……
遗留尸骨无数!
我大清开国精锐,果然“满万不可敌”!
朝鲜史称——“这一次建虏南下抢掠,不及往常一半。”
……
大清国痛定思痛,密信明廷大臣,要他们暗中给勇卫营下绊子。
恰好,油盐不进的勇卫营,也让明廷文人感到胆寒!
这样的明朝劲旅……
还能存在吗?
终于——
崇祯十三年,荆门、皖西之战,勇卫营折损十之二三。
刘元斌战死。
勇卫营只剩下三部。
崇祯十五年的罗山一战,孙应元孤立无援……
杨嗣昌麾下,尽皆坐看。
此战,自孙应元以下,整建制尽没……
如日中天的勇卫营,再少一臂。
三部,又去了其一……
得此惊天大喜,大清国上下终于放宽了心。
就在当年,大清国欢欣鼓舞的再一次入关抢劫……
却又折在了勇卫营之下。
杨柳青一战——
周遇吉带着勇卫营四千残兵,反包围七万清军。
兵力相差,近二十倍……
若是算上大清暗地里的盟友们,兵力差距更是高达百倍!
然而,就在这样荒诞的局面下——
大清国健儿苦战三天三夜,终于冲破勇卫营的包围圈。
英勇无敌的七万“我圣清开国满万不可敌精锐”,终于杀穿了四千“腐败落后胆小懦弱无能”明军。
丢下精锐甲兵浮尸百里……
勋贵、大将尸首都不敢带走……
朝鲜史称——“这一次建虏盛京城内,家家户户披麻戴孝,满城雪白,日夜痛哭,哀嚎声数月不消”。
……
被这“曹”字大旗一刺激,被打入骨子里的恐惧,袭遍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