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窃国莫过于嫁接(2 / 2)
谷城地处秦岭、大巴山与汉江夹峙之中,地理环境上是一片绝地。
传统的陆路交通往来不便。
这种地形,在现代社会之前,往往都处在地方高度自治之中,官府力量相当薄弱。
华夏百姓,是最勤劳的一个种族,勤俭致富,是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
只要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或者在官府作为能力不强的地方,百姓们的日子都好过。
这一点,历史上西汉初期的无为之治,反倒国力强盛,就可见一斑了。
在整个漫长的封建历史上,只要社会安定,官府放权,都会形成一个盛世时期。
这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盛世成因。
那么,照此类推,明朝安定了两百多年,税收又不高。(明末加战争三饷这一特殊时期除外。)
大明百姓的生活会怎样呢?
是不是,就是谷城老农给我讲的那句俗话——看门的大黄狗,也能娶一个大小婆?
富饶的明人,怎么会相信异端学说?
自从明朝中期以来,西洋人就开始的传教事业,却始终没有成果!
就在西洋人传教困难时机,一个人出现了——利玛窦。
利玛窦仔细研究了华夏的信仰,然后给基督学说披了一张皮。
他告诉手下,以后再传教要这么说——
华夏人不是信奉“昊天上帝”么,那就告诉他们,西方的耶稣就叫“天主”,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没有分别,耶稣只是中国上帝在西方的另一个名字。
只要华夏人愿意信仰西方教,就算他们祭祖、拜神,也没关系!
并且给西洋传教士定下了规矩——必须穿大明衣服!
这就是西方传教史上的“利玛窦规矩!”
在利玛窦的主持下,西方基督,改头换面之后,在开放并容的大明,终于成功的打开了局面。
也就是在利玛窦的这一套操作下,他结识了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并且成功忽悠三人入教。
然后,利玛窦大开忽悠之嘴,封这三人为西方圣教“三柱石。”
有了这三人的牵头,西方传教事业,终于得到了生机。
……
柱石是什么?
西汉官名,太仆牧橐令的副贰官。
按照《后汉书》、《三国志》的解释:
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
体履至实,直内方外,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这是华夏古典文化中,对柱石的定义。
这个定义,不说作为作为明朝官场大佬的徐光启等人了,就连一个立志于科举的秀才,都知道!
而徐光启是谁?
大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也就是俗称的次辅。
明朝后期的阁臣,通常加官至于一品,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文渊阁通常还会加上这几个名头——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
可能有人要说,次辅次辅,只要带了个副,放屁都不带响的!
文渊阁大学士还有另外一个重任——《永乐大典》的保管工作!
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存放在文渊阁东阁中!
(全书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约3.7亿字,收录图书八千余种。)
换句话说,徐光启这个次辅,是唯一能够不请圣命,不惊动朝臣,就接触到《永乐大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