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警钟长鸣(2 / 2)
这让吴正义相当的不爽。
第一代琼崖系只剩下了吴闵这一根独苗苗,第二代琼崖系经过三十多年的淬炼,已经扛起来了大唐的大旗,成为了朝廷的中流砥柱。
但尴尬的是,吴正义不再带弟子之后,琼崖系在朝廷的后备力量似乎出现了断层。
经过朝廷这个大染缸的浸泡,琼崖系无一例外选择了让自己的后人向学术领域拓展。
这也是受到了吴正义的影响,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蛋糕足够大的时候,有更稳定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便没有人愿意再冒着风险与人在朝堂上博弈,对此,吴正义不能说什么。
但是他不能接受琼崖系一直打着自己的旗号搞权力威慑。
大唐应该有自己的运转方式,不可能一直依靠琼崖系的存在。
琼崖系在他还在的时候,可以不争权夺利,但是他不在以后呢?
那会是一个什么光景,他难以想象。
吴正义早已不是那个略显稚嫩的穿越者,在高峰上站的久了,他考虑问题的方式自然是高到了大气层。
一股力量长期掌握朝廷权力的结果必然导致僵化,失去活力。
大唐面临的情况是生产力的大爆发,庞大的土地储备可以对冲掉一部分潜藏的危机,但同时也削弱了自上而下的危机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祖宗的智慧不能忽视,那都是一代代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
吴正义决定给世人好好上一课,让唐人心中警钟长鸣。
他回到了长安,以文化交流的名义从朝廷公务人员和关中学院挑选了一支多达一千人的文化使团,并亲自担任交流团长。
唐历一百一十九年四月初,这支名为“东西方文化促进团”的使团从长安出发,登上了前去西方的列车。
四月底,使团到达大食的王城。
新任的大食国王穆阿维叶四世很重视这次与大唐的文化交流,召集了大食最优秀的一批学者参与交流活动,并亲自陪着吴正义为首的核心使团成员在大食境内游历调研。
吴正义对这个大食国王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高级导游。
而他却是把千人的大使团拆分成了一百个十人小组,让他们跟着当地的学者到大食各地考察交流。
他对使团成员的要求只有一个。
记录下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记录,将这些记录完整的带回长安。
大食人对于大唐学者到来持欢迎态度,趁机从这些学者身上学到了很多无法通过正常途经得到的知识和管理方式。
吴正义也没有让使团成员藏着掖着,只要不涉及机密的知识和技术原理几乎是有求必应。
唐人对于知识的大方换来了他们在大食的畅通无阻。
穆阿维叶四世为了感谢唐人学者的慷慨,甚至允许吴正义直接翻阅经书的原本手稿。
吴正义对经书的内容可能比大食最虔诚的信徒还要清楚,只是盛情难却,他还是象征性的将几份经书原本翻看了一遍,并结合自己脑中的后世资料,将死海古卷的部分内容默写出来交给了穆阿维叶四世。
对这些内容,穆阿维叶四世如获至宝,不惜授予吴正义“在世智者”的称号。
吴正义是债多不愁,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个智者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