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科举(2 / 2)
好好的一份高端报纸硬生生变成了保守派文人自嗨的场子,让吴正义大叹可惜。
在一片祥和之中,贞观朝的第一次科举拉开了帷幕。
十月二十,科举开始。
这次科举因为太子冒着被吃竹笋烤肉的死命干预,整个考试的规则与之前的科举完全不同。
科举分科从原来的大小三十一科单独考试,变成了统考和专业考试两部分。
统考只有一科考试,主考基础的文化、算学、基础常识和一篇命题文章。
专业考试分为农牧、工程、水利、会算、军事、律法、医科等八科,其他乱七八糟的考试科目全部废除。
每名考生都要参加统考,专业考试需要考生自己填报,但是每人只能填报两科专业考试。
考试安排是每天一科。
考试评分规则是统考占总分的四成,专业课成绩占六成,报双专业考试的考生成绩以分数较高的科目与统考分数相加为最终成绩。
这次科举不但在考试科目上和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连阅卷的规则都做了细化,引进了考卷糊名、答卷誊抄和专业老师阅卷制度。
李承乾一力主张废除行卷,不过李世民否定了他的激进要求。
毕竟大唐的读书人就那么些,不管行卷制度有多少问题,也不管它公平不公平,只要能让更多的人来参加考试就达到了朝廷遴选人才的目的。
而且阅卷规则的改变已经足够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没有必要再因为行卷来刺激士族了。
新的考试形式和阅卷规则一推出,民间的反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表现。
底层的读书人自然是大唱赞歌,尤其是对糊名和誊抄的判卷方式相当的满意。
一个简单的道理,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籍贯,也认不出考生的字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走后门的发生,对那些没有背景的考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
再有就是专业课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拉平了出身不同考生之间的知识储备差距,不管是出身书香门第还是一般家庭的考生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虽然还是无法彻底弥补普通考生与士族子弟之间的差距,但是专业考试的分数权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普通考生的不足。
所以新的科举受到底层读书人的支持便不奇怪了。
不过对士族来说,新的考试形式和规则对他们的针对性就太强了。
到处都有人在攻击此次科举的弊端。
什么拉低未来朝廷官员的素质,什么把挑选官员的科举变成了挑选吏员的考试等等理由都被提了出来。
客观来讲,他们说的也没错。
如此拉低科举的门槛,势必会导致新录用的官员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科举根本就不是用来遴选官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