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徐鸿儒的邀请函(2 / 2)
穿戴完毕,张之极就走出了中军帐。
刘皋和孙镐已经率领着五十名侍卫等候多时了。
张之极翻身上马,就率领大家出发了。
他们刚到营寨门口。
就见田莹莹从旁边闪了出来。
她问道:“世子。大半夜的,这是要去哪里呀?莫非要出寨强抢哪家的姑娘?”
张之极无奈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田莹莹没好气地说道:“就知道你会这么干。真被我猜到了。我也要去。”
张之极劝解道:“此行有可能十分凶险。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偷偷去的原因。你还是不要去了。”
田莹莹十分坚定地说道:“我一定要去。就是死,我也要与世子死在一起。”
没办法,张之极只能是带上田莹莹。
他们一行,就出了营寨,消失在了黑夜里。
张之极在营寨中留在了一封信。由张韬全权负责军队。
张之极一行行军速度并不快。
因为是提前出来,所以并不着急。
到了晌午,张之极等人就赶到了约定地点附近。
刘皋当即撒出去十几个人前去探查敌情。
此地,就是一片平原。
根本没有埋伏的地点。
张之极对孙镐说道:“徐鸿儒既然将地点选在这里,我认为也是防备咱们会派伏兵呀。”
孙镐笑着说道:“世子。或许这是徐鸿儒想让你放宽心吧。”
听了孙镐的话,张之极恍然大悟。
明军已经开始逐步收复失地。
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明军这方倾斜。
自己手里还握着叛军高级将领的家眷。这绝对是他们的软肋。
也是足以威胁到他们的东西。
所以,徐鸿儒选择这里,相当于向张之极敞开心扉。自己没有加害张之极之意。
张之极笑着说道:“这么说。咱们这趟来,还是来对了。”
孙镐提醒道:“诚意是有了。只是不知道徐鸿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张之极说道:“或许真如你说分析的那样,他想让咱们招安。”
孙镐回道:“但愿如此。”
半个时辰后,侍卫看到远处有一队人马前来。
就来向张之极汇报。
张之极知道,徐鸿儒来了。
除了那十几名负责探查敌情的侍卫,依旧在外边。
剩余的侍卫都集结在张之极身后。
对方也就二十多人。到了距离张之极他们大约一百丈外,就停下来了。
其中一人骑着马,缓缓前行。
张之极知道,此人定然是徐鸿儒了。
于是,他也缓缓向前行进。
随着两个人越来越近。
张之极终于看清了徐鸿儒的样子。
五十多岁,留着山羊胡。身子有些消瘦。气色也不太好。
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徐鸿儒拱手说道:“这位想必就是英国公世子、沧州知州张之极张大人吧。”
张之极也拱手回道:“正是鄙人。不知我应该怎么称呼你呢?徐教主,徐首领?”
徐鸿儒笑着说道:“草民无官无职,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大人叫我名字就可以了。大人比我想象中要更加年轻、干练。”
张之极回道:“徐前辈谬赞了。不知找我来,所为何事?”
张之极不想与徐鸿儒猜哑谜。直接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徐鸿儒问道:“世子。你知道我为什么造反吗?”
张之极十分谨慎地回道:“想必徐前辈有什么苦衷吧。既然已经造反,那咱们今日的重点就是如何收场?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徐鸿儒心说,张之极真是了得。他小小年纪,就想掌控谈话的节奏。
徐鸿儒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争论的。
他见张之极问起,就说道:“世子。你不想听我为什么造反,我也得说一说。”
紧接着,徐鸿儒就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府和乡绅狼狈为奸欺压百姓。
自己见不得这个情况,就依然决然地选择了造反。
他的意思,是官逼民反。
张之极听了,说道:“徐前辈说的都是实情。可是解决百姓疾苦,不一定非得通过造反来解决吧。”
徐鸿儒当即反驳道:“世子。如果大明的官员都像您这么体恤民情,为百姓着想,我们又何必造反呢?”
显然,徐鸿儒也知道张之极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