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艰难险阻的成王路(2 / 2)
于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陈琳专职给曹老板写讨逆檄文。
封白芨为王,文官能有一百个正当理由反对。
非宗室、异姓、女子、无大功、不合礼法,光这五条,随便抽一个,内阁都能把圣旨甩皇帝脸上。
自从老刘家出了‘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的规矩以后,后世的帝王们可算找到不给合伙人分大蛋糕的理由了,这一条逐渐成为潜规则。
女子封王,这史无先例,没什么好说的。
大功?顶多就是种种地,生了几个孩子,捡了田间的两样农作物罢了,能有我们在这里骂皇帝辛苦?
陛下,贸然封王不合礼法啊。女子涉政乃乱国之始,此先河绝不能开,您当为后世之表,方是明君风范。
白芨能猜到,宋大爷绝对不是在朝堂上提出来封王的意思,然后经过了百官同意,必定是直接走的中旨路线。
所谓中旨路线,就是皇帝直接下旨到内阁,被内阁打回,皇帝再召集内阁议事。
在此,白芨想象了一下,当初宏德殿的场景应该是这么回事:
“爱卿为何驳回朕的旨意?”
“陛下,您这旨意过于荒唐,是在同下臣们开玩笑吗?”
这时,宋大爷微微一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让内侍递了过去,“爱卿,先看看再说。”
内阁首辅、次辅加上其他大学士一同围观,之后齐齐拱手:“陛下圣明,旨意需要加急吗?”
双方就此达成一致,圣旨顺利发出。
大概是这样的吧?
那位太子小哥哥事先都不知情,说明皇帝是私下和人达成的交易,这要付出的代价不小啊。
这个代价,就是皇帝给白芨的投资,带有极强的赌性。
内阁并没有见过大小姐本人,传扬的事迹也都是在农业范畴。作为长期立于鄙视链顶端的文官集团,农户外加女子的身份,就足以让他们生不出警惕之心。
宋大爷完全是在钻空子,利用双方的信息差,成功偷了一波老家。
白芨在心里琢磨了很久才想通,皇帝除了要用自己打压大族之外,还有一道隐藏极深的用意。
从张大人的口中得知,户部连年财政吃紧,军队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大幅度改善财政收入之前,削减军费不可避免,后果就是军队的战力急剧下降。
那么,几年之后,这种恶果会越结越大,导致战力全面崩盘。
皇帝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特意不在圣旨上写明护卫数,这是专门留下的后路。
文官们看到以后,会觉得奇怪但不会纠结,毕竟是农户出身,给不给都一样,说不定还养不起呢。
宋大爷提前算准了他们的反应,深谙求上得中的精髓,这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白芨站在大门口,轻轻拔出了黑刀。
她的身份就是最大的筹码,定北军大小姐会没有号召力吗?
皇太子的生母,亲王爵,谁说不能掌军权?
到那时,又会多出一个身份。
大将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