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起回家(2 / 2)
确实,他们那边的村子虽然几千人,沿途也有大的村寨,但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只剩下一些中老年,生意不好做。
他们那个地方,如果发展特色果园旅游体验应该不错的,奈何硬件设施不到位,没有太大名声,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村落,谁会来呢?
村子叫香潭,从2010年后,便兴起一阵“蓝莓潮”。
首先是一个老板来投资,栽种蓝莓,当时每斤至少五十元华夏币,羡煞多少人。
后来,政府大力鼓励发展蓝莓果园。
家家户户,将山上的树木全部砍伐,甚至连最有价值的腐殖土都卖干净,政府免费雇佣挖机挖成阶梯状,还免费发放树苗。
然而,市场就是物以稀为贵。
大量的蓝莓产出,而本地又消化不了这么多,又很难将果实运输到沿海地区。
于是,蓝莓的价格一降再降,成了白菜价,四五块一斤。
而在海城那边,蓝莓价格依然坚挺,一盒二两的蓝莓,简单贴标签后,便是十几元的高价。
郑奕晨是极力反对自家种蓝莓的,以他家的产量,一年下来,最多能卖一万五千元。
然而,这里面包括着成本投入。
首先是肥料,除了农家肥,还需要补充一些氮、磷等微量元素,这是特制的肥料,若是一般的肥料,某些指标超出,果商是不认的。
这大概需要花费4000元。
还有人工费,以前还好,几姊妹暑期可以帮忙摘果。
而现在,人工每天每人80,加班100。
摘果期,一个半月下来,仅仅人工费就是一万多。
这是郑奕晨感觉不对后,全程跟进,亲自一笔笔计算的。
算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一直在倒贴钱,只是父母坚称有得赚。
他很无语,可能他们觉得平时的投入不算吧,还有自家人的人工费。
或许是年终拿到卖果钱款的时候,一下子进账一万五,让他们有一种错觉吧。
这也算是认知的一种代沟,即使算下来是这样的结果,可他们仍然有着各种理由。
从县城到家,也就半个小时车程,这还是弯曲的道路限制了车速。
客车很快便来到村子十字路口,文师傅直接左拐,送他们到家门口的路边。
从那里下来,也有两分钟车程,郑奕晨多付他十元。人家与人方便,自己也不能让人吃亏。
父母已经等在路边,过来帮忙拿东西。
郑奕晨热情地招呼着文师傅进家坐坐,由于车上还有其他客人,他婉拒后掉头离去。
郑奕晨看着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地方,砖瓦房。
去年国家危房改造,在妈妈的坚持下,咬牙贷款粉刷了墙面,验收后,拿到国家补贴才还上。
外表看上去还不错,只是自家人才知道,这房子已经快有35年。
是时候将房子问题提上日程,趁现在,黔省对于自建房管控宽松。
家里已经做好满满一桌饭菜,郑奕晨到屋后的三伯家,叫上他们全家过来聚一聚。
既是亲兄弟,又是近邻。
两家关系很好,平时有什么客人来访,会叫上彼此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