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高社杯数学建模大赛(2 / 2)
郑奕晨则来到另一个房间,用掉一次“专注时间”。
原本状态就不错,现在思绪更加投入。他的脑海中飞速计算着各种方案,又在不断改进完善着。
他将其分为五个阶段。
对于前两个阶段,建立天体力学分析中常用的二体模型及力学方程组,并对约束条件进行归一化处理。
为了后续优化,还列出全部归一化约束条件并建立目标函数,从而获得非线性规划模型。
看了看时间,已经过去七个小时。
刚才赵景安来过,看他不断演算着,看样子到了关键时刻,知道不能打搅。
郑奕晨也交代,如果晚饭时间到了,他还没有结束计算,先不要管他。
呼~肚子好饿,结束了第二问,郑奕晨终于走出了房间。
来到另一个房间,“哥几个,要吃夜宵不?”
“走吧,还真有点饿!”刘宇彬抚摸着肚子道。
三人就在楼下的小菜馆随便应付,大家各自说起自己的进展,还不错,第一部分完成。
回到房间,郑奕晨毫无睡意,索性继续第三问,“专注时间”的效果还在,可不能浪费。
而刘宇彬和赵景安在他的要求下先去休息,以他们身体素质,如果没休息好,明天就会精神不振。
对于第三问,他首先分析优化模型中引入的一些误差因素,并针对主要因素做了数值上的相对误差分析,证明了误差对于优化方案并未产生很大影响。
其次从初始变量和约束条件入手,分析这些变量的波动对于结果产生的影响。
这一部分难度不大,但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必须认真细致,避免回炉重造。
为一鼓作气,郑奕晨中途又使用一次“专注时间”。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他在完成第三问之后,身体想休息,但是脑子却很活跃。
估摸着“专注时间”的效果还剩好几个小时的样子,他决定再细致地检查一遍。
由于思路还热乎着,检查过程也很快。
突然,他眼睛一缩,貌似嫦娥三号在软着陆阶段的轨迹和预想中的不一样,有点偏差。
反复“扫描”几遍,脑海里快速推演着,都没有找到问题所在,为什么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当找不到问题所在时,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试错!这是郑奕晨这段时间在实验室里悟出的道理。
他先假设方案存在着某个变量因子,使得嫦娥三号着陆发生偏差。
然后就是给变量因子赋值,让采取逐步逼近法,使偏差不断减小,直至达到误差允许范围内。
得出结果,郑奕晨开始逆推着分析原因,这一点必不可少。
通过一番演算、上网查询资料,他终于找到原因。
原来,他之前仅仅考虑月球的引力、万有引力和阻力等因素,忽略了着陆地点的选择。
而着陆点首先要对地形、地貌、光照和通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好在这样的改变只需要对已完成的过程进行小幅度修改,强压下疲倦,他重新更正一遍。
完成这一切之后,郑奕晨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留言,让刘宇彬和赵景安明天先按照他的方案进行,等到下午两点叫醒他,正好保证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