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战后分析(2 / 2)
能降吗?
怎么可能降。
在打了几天后,石中元又觉得这样打是毫无意义的,还不如让唐伟强撤退,然后以图后战。
既然守不住,那把这些战士的生命直接消耗了,意义何在呢?
可是就是这种举摆不定,然后导致了,大江上大量的居民与新国军人被鬼子枪杀。
为将者,一定要统筹全局,不能朝令夕改。
不然的话,前方作战的就很容易不好杀敌。
新国军队前五天顽强抵抗,前期自身虽有一些伤亡,但鬼子也有相当损失。
可是在混乱撤退、失去控制时,新国军队损失和被屠杀极为惨重,侵略者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新国守军总数十一万人,鬼子攻城军大概也在十一万人。
新国十四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二月十二日降守期间,新国守军伤亡一万多人,鬼子伤亡四千人,其中战死八百人。
十二月十二日夜间,新国守军停止抵抗所有十万守军向南渡上突围,一万多人北渡大江突围。
两万多人淹死在大江中,一万多人留下在城中被俘,五万人全遭屠杀。
从建业守军的损失也可以看出,就是战而付出牺牲和不战被俘遭敌屠杀,显得多么的不值当。
战而付出牺牲,还能杀一些鬼子。
可是,不战而被俘惨遭屠杀,就像是宰鸡宰狗一样“那样轻松”。
所以说英勇抵抗虽然有损失,但是也比丢弃城池不抵抗被俘虏叫敌人屠杀,更加的值得。
整体上看建业保卫战,战略上的错误是非常的致命的,如果战略错误了,就直接导至了战役与战斗的失败。
切忌不能朝令夕改。
从建业保卫战这个失败可以看出,新国军最高统帅的石中元,在保卫建业的时候心存幻想。而且在这个保卫战实施的过程中间,是撤是守,决心动摇。这是最后出现这个撤退悲剧的重要的一个因素。
石中元的这种做法,也遭到了新国各界的谴责。
两次撤退都导致了新国军的大量伤亡,第二次撤退更是导致了新国军百姓的大量伤亡。
其实石中元最后回想自己的作战计划,也非常的自责。
所以很多报纸在骂他的时候,他也认真的阅读,希望能与鬼子再战的时候,一定要赢。
组织建业保卫战,最高指挥官唐伟强等人在撤退的时候了,也没有很好的组织导致了军队撤退出现混乱,也应该负重要的责任。
另外各级战斗的指挥官,包括军长,师长等这些部队的这指挥官们,也没有指挥好,所以造成了部队的乱跑,甚至根本就不管,逃命的时候只顾自己逃命。
比如唐伟强驾船走了,而其他人走不走,他却没有再管过。
总的来说,就是守肯定守不住,本来海城之战就导致了溃不成军,用失败的军队去守是很难守住的,既然守不住又让唐伟强死守,而且还把后路给断了,将大船给撤走了,守了几天后,又秘密下令撤退。
唐伟强是活下来了,可是其他人呢?
建业保卫战后,唐伟强辞去了自己所有职务,跑回老家去教书去了。
他也觉得自己没有脸再指挥军队了。